運動

SBL》台籃缺什麼? 開放外籍生選秀不如重視本土權益

動誌
更新於 2020年05月27日04:55 • 發布於 2020年05月27日04:55

上週籃球協會召開第十八屆SBL超級籃球聯賽球團領隊會議,討論多項下賽季的議題,其中兩個讓小編最關注的議題就是外籍生確定可直接參與新人選秀,另外一個是將改回「單洋將」制度。

也就是說新賽季符合資格之外籍生將可直接投入新人選秀,各項待遇將比照新人選秀規定。凡於大專籃球聯賽打滿三年以上,皆可申請報名選秀,不過各球隊僅限一位外籍生名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至於洋將方面,最終決議改回全季「單洋將」制度,洋將身高限制上限為203公分,薪資則是限制在一萬兩千美金以下。

為什麼關注這兩個新規則呢?因為這關係到了我們本土球員的發揮空間,對小編來說,台灣的籃球聯賽,當然該由台灣本土球員來決定,如果每場比賽看得都是洋將或是新開放的外籍生來決定勝負,那頂多就是一兩季的行情,長遠下來恐怕難以吸引球迷繼續進場。而訓練本土球員的最終目地,就是讓中華隊在國際上的表現越來越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回到這兩項新規,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少了一位洋將當然好,在球團普遍會找大洋將前提下,所以國內後衛應該會有更多上場機會,至於禁區球員卻好像只能繼續被犧牲。但外放外籍生這部分小編就無法認同,如果是為了中華隊規化而做這件事,應該提高洋將薪水,吸引更多好球員來台,或是籃協直接去各國聯賽觀察,尋找適合人選。簡單的說,現在UBA這些外籍生,放到SBL都不一定是即戰力,更何況是放到國家隊去和亞洲強權對抗?假設所有球團都需要花五到十年去養一個外籍生,而且還不一定成功,那這麼做的付出是否太大,而且規化球員的事情本來就是籃協該處理的,球團何以需要這麼做?

 

或許有人會說本土球員實力就是無法打出好看比賽,但先回到問題本身,他們有過足夠機會證明自己嗎?整個SBL有足夠穩定上場時間的本土球員,一隊頂多就是五到六位,剩下的菜鳥或是年輕球員,常常上場就是折返跑五趟就下場而且也拿不到球,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球員總是25歲不到就要考慮轉職,因為總是認真練球卻沒有發揮機會,誰的熱情和夢想還能支撐?

九太科技總教練劉嘉發也在球季後多次表態支持,要重視本土球員發揮的議題,雖然上週的領隊會議有修正,但目前看來,對於本土球員的保護還是沒有很足夠。

小編覺得如果訂定各球團的薪資上限,讓各隊本土球員的平均薪資不差異過大(避免都集中在少數球隊,所有人發揮空間足夠),接下來就是公佈規定的獎金制度,例如獲選年度第一隊、年度進步獎,都有足夠的金額,激勵年輕球員自我進步,用獎金去補上各球團預算不相等的問題。

希望國內聯賽的制度能越來越完整,小編也要再重申,這一切是回歸到最基本的,本土球員的發揮是票房和國際賽競爭力的最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男籃希望】唐維傑跨越千里旅美只為追夢 自律讓他學業、球技超進化

推薦閱讀:為什麼又是他?黑人陳建州如何成為救籃球最適合的人

留言 3
  • angel
    其實不管什麼賽制,幾個洋將,主要是真實感跟精彩度。雖然沒有很懂籃球,但有時看到球框像加了蓋子,不論老將,新手……沒一個投進時,真的讓人很沮喪。希望SBL及所有球員越來越好,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球迷來看球,加油。
    2020年05月27日07:12
  • Sidney
    這位小編應該很年輕,早在你工作前的90年代,CBA就已經有雙洋將制度,請問你會認為當年的本土球員發揮空間被壓縮或是技術不如今天的球員嗎?今天的單洋將居然還要限制身高,那怎麼不乾脆設180公分為上限算了。 我不是貴古賤今,別的不說,我就提一個罰球,這種基本功應該跟你所謂的「發揮空間」沒什麼關係了吧?我們今天買票進場,你給我看一個七成甚至六成都不到的罰球命中率,然後再來跟我抱怨本土球員沒有發揮空間?到底是洋將壓縮了本土機會,還是自己不爭氣?這個不就是把馬路當駕訓班的概念嗎?如果真的有能力,難道對岸CBA的球探都瞎子,會看不出什麼貨色嗎? 看看ABL富邦怎麼經營的,再看看臺灣,我講一句不好聽的,會走到這個局面,沒有別的,就是官方沒有能力也沒有心,單洋將還限制身高只是走回頭路,對臺灣籃壇只有傷害沒有助益,結案。
    2020年05月27日06:08
  • 彭璽文
    2020年05月27日04:5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