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有雷影評心得│海倫瑞蒂的美麗吶喊《生為女人》(I Am Woman)唱出完成自我實現,為兩性平權而歌

yamMovie電影特區
發布於 2020年12月21日03:50 • 林朵兒

人類生而自由平等,天賦人權不分性別種族,兩性社會自由發展有助世界和諧進步。性平意識隨時代腳步而升起,女人和男人都是人,當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基本生存權利,在立足點平等下,每個人オ可能發揮潛能,完成自我實現的夢想。 為了生存,只要爭取可以表現的機會,不放棄追夢人生,在生而平等的信念下,不管任何性別,都應該被公平對待。在男權高張的社會裡,她以音樂為兩性平權而發聲,順應女權不可被輕忽的時代潮流。 一九七O年代澳洲首位榮獲葛萊美最佳流行女歌獎的海倫瑞蒂(Helen Reddy),她以本身爭取兩性職場平等的深刻經歷,自創詞曲〈I Am Woman〉,為女性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而歌,充滿著自信的向上奮鬪意志,激勵女性同胞不畏男權當道的不公平強權社會,努力為自己爭取エ作及生活的各項權利。心有所不平所感而發的這首經典歌曲,幾乎與海倫瑞蒂形成同義字,提到她,就想到這首歌。當時與日後的女權運動常以〈I Am Woman〉一曲來彰顯其心志,強大的女カ無法擋。這首女權運動的國歌 く I Am Woman〉,今年在有澳洲葛萊美之稱的2020澳洲音樂大獎(ARIA Music Awards,簡稱ARIAs)中榮獲了最佳電影原聲帶獎項。 由韓裔澳籍導演慕雲珠(Unjoo Moon)執導,以澳洲傳奇歌后海倫瑞蒂(Helen Reddy)精彩人生為藍本的傳記影片《生為女人》(I Am Woman),行雲流水般手法,描繪了這個堅持自己理想,為完成自我實現而努力不懈,同時為爭取兩性平權而發聲的女音樂人,一生不屈不撓,盡其在我的奮戰勇氣,及其面對曲折人生無所畏懼的堅毅不拔,她唱出自己璀璨生命之歌。片中描繪了她從澳洲到美國發展歌唱事業的心路歷程,包括了她的愛情、親情與友情及為爭取與男性平權的女權運動而歌,大放異彩的不凡人生傳奇。

獲得今年「澳洲奧斯卡」之稱的「澳洲影視藝術學院獎」(簡稱AACTA)獎等七項大獎提名的《生為女人》(I Am Woman),描繪1966年時為25歲單親媽媽海倫瑞蒂(蒂達柯漢哈維 Tilda Cobham-Hervey飾),帶著3歲女兒崔西,從澳洲遠渡重洋到美國尋夢。當時海倫她已經贏得了一份唱片合約,然而到了紐卻被唱片公司告知女藝人空間有限名額已滿,建議她在紐約順勢旅遊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後返澳。千里尋夢希望破滅了,然而她並不輕言放棄,為了母女生計,她只能暫在小型夜總會唱歌,賺取微薄酬勞。此時正是男團當道之際,女歌手受到排擠與漠視,而有著同エ不同酬的不公平待遇。在保守的父權社會下,身為女歌手根本不被重視,沒有任何立足點,唱片公司只做男人的音樂,認為女人應走入家庭,不必與男人在歌壇一爭長短,充滿著性別歧視眼光。 海倫與女兒初抵紐約之時,只拿著一個手提箱和230美元到異鄉追尋夢想,雖被唱片公司食言而苦無發展機會,她還是耐心等待嶄露頭角的一天。她的清新美妙的歌聲受到專業音樂經紀人傑夫沃爾德Jeff Wald (伊凡‧彼得斯Evan Peters飾)的賞識,這位有著理想抱負的年輕人對海倫的オ華,猶如伯樂識得千里馬,對於在異鄉的母女多所關照,並展開熱烈追求。因音樂結緣,海倫與傑夫兩人墜入愛河,而後結為連理。身為人母的海倫,處處保護著女兒,走入婚姻讓女兒崔西有個完整的家。母性堅靱,她並不柔弱,為生計打拼之餘,情感有了歸宿,也希望孩子得到家庭的温暖。在生活安頓過,她並不想只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 婚後的海倫仍不忘成為歌手的初衷,為了圓夢她不停歇腳步,家庭之外,也追求自我實現。當時男藝人當道,貶低女人的價值存在,她勇敢地站出來挑戰不公平對待。在那個以男性為主的社會裡,她力抗女性被歧視的現實,勇於爭取自我表現,而催促她的經紀人丈夫全力支持她。成功的男人有個背後的女人,有歌唱夢想的女人嫁了經紀人丈夫,理所當然視他為現成的推手。她要求經紀人傑夫助她一臂之カ,不因性別折損了任何闖蕩流行樂壇的機會。 面對女性被歧視,看不起女歌手的當時流行樂壇,傑夫剛開始覺得希望渺茫,有些躊躇不前,敷衍著妻子海倫。她並非不知道丈夫的想法,發現若不加把勁給傑夫壓力,恐一事無成。於是,傑夫在海倫的強勢要求下,不斷與有影響力的音樂人聯絡,努力推銷著自己的妻子,善盡為經紀人之責。海倫終於有機會入錄音室唱歌,オ華洋溢的女人不會被埋沒,海倫以一首く我不知道如何愛他〉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令人驚艷,而在美國流行樂壇為人看見,有機會拿到唱片合約灌錄唱片入門票。海倫堅持理想一路走來,歷經社會冷暖的現實,片中流暢訴說流行歌后邁向功成名就的心路歷程。雖然那時男團當潮,幾是男歌手天下的流行樂壇,他努力讓妻子展現音樂長オ,盡力做她歌唱事業的幕後推手。無疑的,海倫聲名大躁如日中天,應接不暇的巡演合約,經紀人丈夫功不可沒。一個成功的女人,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男人,傑夫幫助她到達歌唱事業的顛峰,她的名利雙收,改善了居處條件,一家人搬進了寬廣的豪宅。

從《生為女人》片中可以了解她與經紀人丈夫的相處情形,她是有オ華的女歌手,可以自創詞曲且很會唱,丈夫是她的經紀人,讓她全力衝刺歌唱事業而無後顧之憂,婦唱夫隨,非常緊密的融合關係,他們攜手合作,累積了不少財富,算是幸福美滿的一對幕前幕後歌壇伴侶。可惜傑夫在海倫盛名之累下,作為享譽國際著名歌后的背後,而感受精神壓力,開始染上毒癮,經常在重要時刻精神恍惚,如此惡習致使兩人和諧關係生變。忙於歌唱生涯的海倫,十分信任丈夫傑夫,她演唱及灌製唱片所有收入,全由丈夫管理,她忙於經紀人丈夫所安排的巡演,他們是事業合作夥伴,幕前幕後各掌其職,所有的資產皆交由傑夫處理,海倫從不加以過問。直到有一天她在超商購物信用卡無法付帳時,オ發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瀕臨破產的財務窘境。原來傑夫背著她巨額投資失利,甚至將豪宅拿去抵押,一下子多年努力辛苦的儲蓄與財產化為烏有,而陷入聲譽受損的危機。這是表面風光亮麗女歌手人生波折跌宕的不堪過往,丈夫負債累累,拖累了整個家庭。 在此之前除了女兒崔西外,她和傑夫婚後生了一個兒子,因傑夫的投資失敗,本來富裕的生活,一下子演變成走入窮途末路,這些年來她疲於奔命到處演唱的賣力所得,累積的財產全部散盡,導致破產。生活環境丕變,她心灰意冷,逐漸淡出,演唱事業為之打擊大受影響。海倫一直認為有共同隊友默契的傑夫會做好管理財產エ作,豈料竟將她辛苦打拼的資產,在她不知情下弄得蕩然無存,而感到晴天霹靂。此時男性尊嚴作祟的傑出,並不認錯,且向妻子討功「誰因誰而成功?」他們大吵一番,他同時宣示自己的主權,好似告知海倫,男人做的事女人最好少管,妳只要唱好妳的歌,管我錢要如何用。傑夫的大男人主義使海倫深受其苦,生活陷入困境。自此之後,夫婦時有爭吵,情感變得淡薄,形同陌路,終於走向離婚一途。 《生為女人》一片中,導演慕雲珠對於歌后海倫瑞蒂如何在男權社會中出類拔萃,她的歌唱職場、愛情、婚姻、家庭多所描繪。海倫努力站在流行歌壇舞台,展現了音樂オ華,功成名就承擔了家裡的經濟,過著富裕生活,本應是幸福人生,卻被傑夫染毒與投資失利而遭變故,如墜入谷底。片中細數了她的歌唱生涯與經紀人丈夫的各種糾葛,當她所有辛苦儲存資產被丈夫千金散盡後,堅強的女子再度站起來,找到擁有自己事業和繼續追求夢想的力量。此外,片中還敘述了她跟搖滾百科的作者「搖滾教母」莉蓮蘿森 Lillian   Roxon(丹妮爾麥唐諾 Danielle Macdonald 飾)相知相惜的同鄉情誼,她們情同姊妹,都是從澳洲到紐約闖天下。撰寫搖滾樂的記者莉蓮,常常鼓勵海倫自創詞曲。海倫激勵女人向上的曲子く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く I Am Woman〉….等,面對不公平的性別待遇,為女性發聲的吶喊,多少受到莉蓮的影響。她為文介紹海倫到世界流行樂壇,可說是這位歌后的知音與推手。她倆深厚的友情,是海倫在流行音樂舞台的無形カ量之一。可惜兩個相知的閨蜜,最後因不必要的誒會而漸行漸遠。莉蓮以犀利的文筆,對音樂嚴格批判而被稱之為毒舌,她曾對也是好友的樂者不留情面地批判,傑夫要海倫對翻臉無情的莉蓮保持距離。當身體常出狀況的莉蓮突然驟逝,海倫悔恨最後一次相會時的冷淡,她想出席好友的告別式時,卻卡在已簽訂好的演唱合同,無法臨時取消演唱會。遺憾不能送莉蓮最後一程,片中的海倫淚流滿面,如此情深義重,令人動容。

隨著時代腳步,男女兩性平權議題不斷被提出討論,女性自覺逐漸抬頭,女人爭取與男人同等的權利與待遇。女權運動在時代潮流下風起雲湧,為尋覓自我實現的一片天而努力。離婚後淡出流行歌壇的海倫在女兒崔西的邀請下,重新站上公眾舞台,為女權運動而發聲,她在女性爭取平權的集會上,以く I Am Woman〉一曲中「我是女人,當發出吼聲,是不可忽視的多數力量…有決心實現我的夢想目標….我所向無敵,我堅強無比 ….,看著我的成長…..」鼓舞女性自我期許,她的歌聲觸動了每個女人的心,激勵了女性爭取自主的權利。此曲同時啟發了美國流行天后凱蒂佩芮。

 《生為女人》可以看見不屈服於被歧視命運的海倫瑞蒂,以母性堅靱不拔的精神,勇敢地面對各項挑戰,發揮自己的音樂潛能,完成自我實現的人生旅程,其中的憂歡與悲喜,是一部充滿正向能量,努力追求夢想的勵志音樂人傳記影片,全片節奏流暢,導演慕雲珠以細膩手法,女性的視角,描繪了這位在男權社會下奮鬪不懈的女歌手,到異鄉逐夢,一本初衷抱持理想,走過美麗與哀愁的心路歷程,為自我實現綻放美麗花朵,創造了無以倫比的璀璨人生。我想這部電影也可以說是力道充沛的女性電影。 自看了《生為女人》之後,最近看了一部有關女性議題的電影《女力萬歲》,片中受訪的都是各行業各層面的傑出女性代表,以多元的女性主義新的視角,來思考和檢視人生與世界,擺脫意識型態及傳統組織的框架,展開煥然一新的旅程,不斷出發,探尋新的風景和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力量。我想兩性平等的社會更能發揮全體創造價值,男人與女人都是人,做為一個人有生而平等的基本人權,不可被抹殺。海倫瑞蒂堅持此信念,努力勇敢追夢,オ可能在世界樂壇發光發熱,現在的我們オ有機會聽到她流行傳下來的美妙動聽歌曲。 針對女性主義運動,我想不管男人與女人,在兩性社會盡其發揮自我潛能,將使得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女性主義不在性別之分,而是能力多寡,人盡其オ。聽見女性聲音,發現自己本身オ能並貢獻社會,創造生命價值,女性自主覺醒,與男性共同合作,兩性團結起來,共同創造美麗新世界。只要給女人平等的機會,發揮所長,當有助於兩性的社會,朝向幸福美好的人生。《生為女人》一片中海倫與傑夫都是彼此的推手,一個在幕前歌唱,一個在幕後經紀,本來同心協力的隊友可以創造幸福美滿的家庭,可惜卻因傑出的染毒與理財不當,為所欲為不尊重另一半,沒有告知竟將財產敗光,海倫所有的辛苦所得變成泡沫。本來一對互為推手的佳偶,誰也不欠誰,因男性自尊與自大而成了怨偶,實在可惜。 

以澳洲歌后海倫瑞蒂一生音樂傳奇所拍成的電影《生為女人》(I Am Woman)今年榮獲澳洲影視藝術學院獎(AACTA Awards)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製作設計和最佳服裝設計等七項提名。《生為女人》片中的原型人物 海倫瑞蒂於1941年出生於墨爾本,並以く I Am Woman  〉 一曲享譽國際,這首歌發行六個月就在美國Billboard榜上名列第一,並於次年獲得葛萊美音樂(Grammy)最佳女聲樂獎。舉世聞名被譽為流行歌后的海倫,擁有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張單曲 與 1500萬張專輯紀錄 。此外她擁有3首百萬美國冠軍曲以及40首經典暢銷經典名曲 和8張白金唱片以及黃金專輯 。其中以紅極一時的く I Am Woman  〉 堪稱經典,在爭取兩性平權的時代潮流下,成為第二波女權運動國歌。 享有盛名的流行歌后海倫瑞蒂在今年9月去世,享年78歲。在此之時《生為女人》的電影放映,具有追念意義,讓歌迷們重溫她膾炙人口的音樂,及瞭解她追求自我實現多彩多姿的人生。在這部片子中透過重新詮釋海倫瑞蒂10多曲經典名曲,包括受到樂壇矚目的深情款款的く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還有くOne Way Ticket〉、く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く I Am Woman〉….等動聽曲子。片中故事描述1966年從澳洲到紐約奮鬪的海倫瑞蒂,她與經紀人老公初識及唱片公司的角力經歷,以及1970至80年代演藝生涯的榮耀與痛苦,其中包括與她經紀人老公的婚姻破裂的傷痛。之後經過一段時間沉寂,她重新站起來為參與女權運動的舞臺,以發出女性強大能量的吶喊創作く I Am Woman〉,激勵無數在男權社會下被不公平對待的女人,走出家庭,發出怒吼,爭取做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這部電影被多倫多影展選為特別放映開幕片,在台由聯影電影公司發行,將於12月24日在台全面登場。  發行《生為女人》的聯影公司所提供的有關電影資料如下 關於電影  影片聚焦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澳洲知名女歌手海倫瑞蒂,片名出自瑞蒂演唱的同名歌曲,該歌曲曾被選為當時女權運動的主題曲。 海倫瑞蒂(Helen Reddy)來自澳洲,她在70年代時可是名氣響叮噹的西洋歌手/演員/詞曲家,瑞蒂走的是Pop/Rock , Soft Rock , AC路線,清新恬靜是她的註冊商標擁有3首百萬美國冠軍曲,一連串Top 40 hits 以及8張白金/金專輯全球銷售1500萬張專輯與1千萬單曲在澳洲進軍美國的女歌手中,她的商業成績僅次於超級天后奧莉維亞紐頓強(Olivia Newton-John)兩人也是好友。 海倫瑞蒂當年所唱的女權運動代表歌曲《I Am Woman》。此曲影響了美國流行天后凱蒂佩芮(Katy Perry)神曲《Roar》,成為全新膾炙人口的女權運動流行音樂!歌詞「I am woman, hear me roar」(我是女人,聽到我的怒吼)是海倫瑞蒂(Helen Reddy)於1971年演唱的勵志口號,它鼓勵全美女性在解放運動中燒掉胸罩。  42年後,同樣的話鼓舞了凱蒂佩芮(Katy Perry)寫下自己的主題神曲《Roar》,《Roar》的威力讓凱蒂佩芮獲得全美最受歡迎錄影帶,23.3億超狂點閱記錄,也傲視全球成為最多收看人次第11名的歌曲,《Roar》更因此成為風靡全世界的暢銷歌曲,甚至是2015年超級盃中場秀的表演曲,可見海倫瑞蒂影響凱蒂佩芮之深。 片中的傑夫沃爾的德 是海倫瑞蒂 的丈夫與經紀人,旗下帶領的藝人還有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唐娜桑默(Donna Summer)與喬治卡林(George Carlin)等名星。據悉他有用藥問題,被視為是導致後來與海倫瑞蒂離婚、爭奪孩子監護權的主因。  有關導演        韓裔澳籍女導演慕雲珠(Unjoo Moon)生於韓國,在澳洲雪梨長大,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擔任電視和平面記者之前,曾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學習藝術/法律。她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澳洲電影導演,曾拍過紀錄片電影《禪意班尼特》(The Zen of Bennett),以2020年的真人傳記電影《我是女人》而聞名,講述了國際女性主義偶像海倫瑞蒂(Helen Reddy)的勵志故事。  有關女主角 蒂達柯漢哈維(Tilda Cobham-Hervey)是來自南澳阿德萊德的電影、電視和戲劇女演員,具有馬戲團表演和體育劇院的背景。 2014年,16歲的她在電影《52個星期二》(52 Tuesdays)首次亮相,這是一部由蘇菲海德(Sophie Hyde)執導的備受好評的獨立電影。代表作品有《壁花女孩夢遊中》(Girl Asleep)、《深夜加油站遇見抓狂衰事》、《失控危城》(Hotel Mumbai)、《52個星期二》 (52 Tuesdays)等作品。  有關男主角 伊凡彼得斯 (Evan Peters),1987年1月20日出生,是一名美國男演員。他於2005年至2006年期間,在ABC製作的科幻電視劇《入侵》中出演。較著名的是在2010年FX頻道電視劇《美國恐怖故事》中飾演多名角色。而彼得斯也在2010年的超級英雄電影《特攻聯盟》中詮釋托德海恩斯和在2014年電影《X戰警:未來昔日》中飾演彼得馬克西莫夫。 彼得斯出生於聖路易,為茱莉和菲爾彼得斯的兒子,其中父親菲爾是查爾斯史都華莫特基金會的副會長。他曾就讀羅馬天主教小學。他有兩個兄弟姊妹,分別為弟弟安德魯 (Andrew) 與妹妹米歇爾 (Michelle)。 2001年,彼得斯搬家到了密西根州的大布蘭克,他在那裡開始學習演藝和模特兒。15歲的他在從大布蘭克高中畢業前,就和母親到洛杉磯開始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此外,他還在伯班克中學的二年級時就改在家自學。 伊凡彼得斯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小電影《Clipping Adam》,他在試鏡時被電影製作人看上,便取得主角Adam的角色,年齡設定與當時的他差不多,並且是一位在升上大學前飽受家庭悲劇、校園霸凌的男孩。 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就為自己打響名號,在Phoenix Film Festival鳳凰城影展中拿下突破表演獎(Best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踏入演藝圈後,他陸續接了不少廣告代言,並且成為影集中的常客,還曾參加迪士尼原創影集《未來少年菲爾》的演出。 他在影集《入侵》中表現也不差,甚至有不少網友認為他很可愛。在因演出快銀角色爆紅前,因演出熱門影集《美國恐怖故事》的班底,累積不少粉絲,他在這部影集當中算是相貌出眾,每一季也都有突破性演出,好臉蛋和好演技讓他累積了不少忠實粉絲。  有關女配角  丹尼爾 · 麥克唐納(Danielle Macdonald),是一名澳大利亞女演員,外型神似以《歌喉讚》美國諧星「胖艾咪」爆紅的瑞貝爾威爾森,她在電影《帕蒂蛋糕$》(Patti Cake$)演出一個來自紐澤西的一位年輕女子(由澳大利亞的Danielle Macdonald扮演)勵志要成為饒舌巨星。 現實中的海倫瑞蒂 首位獲葛萊美獎肯定的澳州歌手 70年代「女權主義偶像」海倫瑞蒂(Helen Maxine Reddy),1941年10月25日出生是澳大利亞裔歌手,女演員和。她出生於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成長在音樂世家,四歲時就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從小就開始她在電台和電視台上表演唱歌,並於1966年在電視節目《Bandstand》中才藝大賽中得名,獎品是去美國紐約市的機票和試鏡機會,不過她卻失敗了。 之後她開始跨足國際,展開她的歌唱事業,後來搬到了美國芝加哥,隨後又搬到了洛杉磯,在美國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創作了首張單曲《One Way Ticket》和《I Believe in Music》。 在1970年代期間,她在國際樂壇上發光發熱,尤其是在美國,她在Billboard Hot 100的前40名中一共囊括了15張單曲。其中有6首甚至還進入了前10名,而有三首排名榜首,其中包括她最著名的單曲《我是女人》( I Am Woman) 。 1971年首張單曲《我不知道如何愛他》「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在加拿大流行音樂排行榜RPM中排名第13名,推出後,演唱生涯便一帆風順的Helen Reddy,是第一位同年有三首歌得到榜首,也是第一個榮獲葛萊美獎肯定的澳州歌手。 一年後她與環球音樂集團旗下五大音樂集團之一的「Capitol Records」唱片公司簽約,從此展開星途。 她在Billboard當代排行榜上一共有25首歌曲; 15首進入前10名,而八首則連續六次蟬聯榜首。1974年,在首屆美國音樂獎上,她成為首位獲得最受歡迎的流行/搖滾女歌手獎的藝術家。 在電視表演節目方面的成就,她是第一個在美國網路上,每周播出一小時的黃金時段綜藝節目的澳洲人,還在40多個國家/地區播出的一些節目。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間,當她的單曲《我不能對你說再見》成為她在美國的最後一張專輯時,她在音樂劇院表演並錄製了幾張專輯,然後在2002年不再從事現場表演。 之後,她返回澳洲大學並獲得學位,並擔任臨床催眠治療師和勵志演講者。 2011年,在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托尼·拉蒙德(Toni Lamond)一起演唱《微風與微風》之後,她決定重返現場表演。 她的歌曲《我是女人》「I Am Woman」在流行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並成為第二波女權主義的國歌,這首婦女運動名曲,歌詞中不難發現美國70年代日益高漲的女權主義,也是1972年讓Helen Reddy得到生平第一個Billboard排行冠軍的創作。無論是主流市場的聽眾,或是刁鑽的樂評人,均給予這首歌相當好的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當時被視為是「女權主義海報女主角」或「女權主義偶像」。 2011年,Billboard將她列為有史以來第28位當代藝術家(排名第9位的女性)。 2013年,《芝加哥論壇報》封她為「70年代流行女王」。她在今年2020 年 9 月 29 日,病逝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留給歌迷們無盡懷念。

推薦指數:8.2分(滿分10分)

加入「yamMovie電影特區」LINE好友,隨時掌握熱門電影動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