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 獲行政院核定並由科技部執行

勁報
更新於 2019年01月15日13:14 • 發布於 2019年01月15日13:14

【勁報記者羅蔚舟/竹科報導】

歷經多次國內外專家諮詢會議以及審查會議,行政院今(1/15)日正式核定我國「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本計畫由科技部負責執行,自2019年起至2028年止共10年,主要將發展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組成完整的衛星星系守護台灣,保障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及「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搭載遙測酬載及各種國內自製的不同科學酬載,兩者解析度均優於2017年發射之福衛五號的兩米解析度。這一系列衛星將搭配福衛五號,提供臺灣每日多次再訪高解析度以及多元的衛星影像與資料,快速監測國土安全與環境變遷,滿足國土測繪與農林單位等應用需求。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則是搭載主動式雷達,由衛星上發射電磁波到地面,由於土壤、建築物、海水對電磁波有不同的吸收與反射,因此可以接收反射波並進行判讀,特色是可於夜間或有雲的天氣取像而不受天候影響,監測森林濫墾濫伐、地層下陷、地表變形,並於重大天災發生時提供即時影像,準確判定災害範圍,充分確保國土安全。

我國「第一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自1991年起開始執行至2005年,建立太空科技基礎設施與培育太空科技人才,並完成福衛一號科學衛星、福衛二號遙測衛星及福衛三號氣象衛星任務;「第二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則於2004執行年至2018年,期間整合國內產學研資源,建立了我國太空科技研發能量,自主發展福衛五號遙測衛星與獵風者氣象衛星,並與美國合作共同發展福衛七號氣象衛星星系。

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將以第一期與第二期計畫的成果為基礎,精進本土太空技術、挑戰尖端太空任務、擴散太空技術效益、培育新一代太空科技人才,除以尖端技術發展為核心,帶動臺灣太空產業的發展外,並期兼顧國家安全、社會福祉等需求應用,為下一個十年太空科技發展開啟新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