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由書至畫,會心不遠─異雲書屋與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三人展

非池中藝術網
更新於 2021年05月31日06:46 • 發布於 2021年05月25日16:00 • 陳晞

位於台北青田街的異雲書屋建築外觀。圖/異雲書屋提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座落於文藝氣息濃厚的台北青田街,於2016年成立的異雲書屋,致力以當代創作詮釋中國藝術美學,並挖掘臺灣這塊土地中發展出來的中華文化之當代性。主理人陳維駿不只是將異雲書屋視為畫廊或是平面繪畫的展示空間,在整個空間中,器物、繪畫、雕塑、篆刻等作品,形塑著另一種生活場域的展演。

異雲書書展出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三人聯展《會心不遠》展場實記。圖/異雲書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此次「會心不遠」當中,吳士偉、姜義才與古耀華三人展出了平面作品、篆刻與成扇。「三位藝術家以書、畫、印作為媒材,軸、扇、章作為媒介,闡述各自對於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體悟。」我們不難看見藝術家從生活觀止中表現出來的藝術,儘管是承襲自悠久的書畫表現史,卻有別於古典的中國書畫史中的大山大水之追求。更多的是取徑於生活的發現。展覽所謂的會心不遠,或許也意指在生活中與美學之間的「會心」,並不一定要為了從奇觀中追求數大之美,在當代生活中發現美,陶冶心性,可能在如今的疫情時代之下,更是為一個合適的追求。

異雲書書展出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三人聯展《會心不遠》展場實記。圖/異雲書屋提供

從篆刻到簡筆繪畫

在展覽中,古耀華除了帶來為人所知的篆刻之外,也有水墨作品。自年輕時接觸篆刻創作至今,對他來說已經如同每天記錄日常的創作。二三十年間的篆刻功夫,使他在微觀一方世界中有著獨有的美學。「我自己的篆刻學習是從國中開始。因為篆刻的關係,也改變我對很多人事物的看法。對我來說,篆刻是在一個極小而有限的空間中創作。也因為長時間浸淫在這裏頭,我對很多微小的事物特別有感觸。」

古耀華《小齋無人白日靜-白居易詩語》印材:印度紅石,印面 2.7 x 2.7 cm,2021。圖/異雲書屋提供

古耀華進一步提到,例如看場電影、遇到了某個人、讀了本書,都會因為產生心得而有所感觸。「當我有了心得之後,會想要刻下一段文字,或是用篆刻的形式呈現我的某個經驗。」或許因為古耀華最早開始學習創作時是從繪畫入手,他喜歡以甲骨文和金文等圖像性較強烈於文字性的字體呈現,且偏好大篆。因為對他來說,這樣的字體「更接近自然造物的原始樣貌」。

此次他帶來的繪畫作品,似乎也承繼了這種細膩的觀察與圖像表現的心境。從小學畫,國高中都是美術班出身的古耀華說,藝術界對他的篆刻創作較為熟悉,不過熟識他的人都知道,其實他一直都有在進行平面繪畫的創作。

古耀華《挹芬》水墨紙本,33 x 24 cm,2021。圖/異雲書屋提供

此次的作品取自八大山人的簡筆寫意,以墨線與墨韻描繪鳥。古耀華提及,以前比較喜歡創作大尺幅的繪畫,隨著生命階段的不同,兼顧家庭,也順應生活的改變,因此讓作品的尺寸縮小。從這些小尺寸作品中也發現自己不同的喜好。「偏好安靜一點的畫面,如今在畫畫的時候,越畫越減。」除此之外,作品的裝裱也別有逸趣。他找了青雨山房的裝裱工作者吳挺瑋合作。覆背以極簡的由下而上的墨色灰階漸層呈現,使畫心的構圖在比例上有留白與延長,色墨與裝裱的比例延伸了整體視覺的感覺,讓畫與展示空間之間增添意遊之境。

古耀華《八大鳥1、2、3》水墨紙本,33.2 x 12 cm 3件,2021。圖/異雲書屋提供

線菊與瓶花

吳士偉帶來的作品,在東方書畫與西方繪畫之間的融合,並轉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風景,呈現細膩且獨特的書畫韻味。線菊與瓶花是他的拿手絕活,第一次個展以山水畫為主,而後從第二次個展開始發表七十多件瓶花為主題的風景書畫作品,數十年來仍然覺得這題材始終畫不完。

「從小就生長在台北都市叢林的我,覺得自己畫不出山水的氣勢。雖然師承的老師幾乎都是畫山水畫的,但我畫瓶花實在太有感覺了,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畫不完。」吳士偉進一步談到自己多年來畫瓶花的想法。

他認為瓶花與古代的折枝花卉不同,在平面繪畫中,瓶花結合了西方靜物繪畫的構圖與肌理。從小接觸戰後美援文藝體制之下的歐美文化,加上自日殖時期以來的鄉土寫生、中國現代美術運動與台灣本土化的民間藝術彼此並行的環境下,吳士偉認為這種融合,是台灣文化主體的一種表現方式。

吳士偉《踈煙》,46.5 x 31.5 cm,水墨紙本設色,2021。圖/異雲書屋提供

在此次展出的約10件平面作品與首次發表的9件成扇當中,吳士偉特別介紹了他近年來畫的穗花棋盤腳。畫家熱愛線菊的繁複線條與生命象徵,而又在穗花棋盤腳上找到了不同的驚喜。

「我最愛線條繁複的線菊,甚至是凋零的線菊。當我一看到穗花棋盤腳的時候,我就覺得它根本就是我喜歡的線菊縮小版。像煙火燦爛開放的植物,在晚上開,早上落,像曇花一樣生命匆匆。」吳士偉說,穗花棋盤腳那太陽還沒出來之前,就掉落滿地的短暫花期,短暫、殤逝又絕美的感覺, 讓畫家有想創作它的衝動。在他眼中,穗花棋盤腳比線菊更繁複,也是在日常中較少人注意到的景象。

「這也是古人沒畫過,而且其他地區沒有的。它的美源自我們現在的生活,繪畫與觀察結合,有所感再畫出來,才能感動別人。」吳士偉舉了台灣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仙丹花作為例子, 來談他如何透過繪畫重新讓人發現生活中的美。每天往返工作室與住家的他,因為每天都會看到仙丹花,索性將它入畫。仙丹花花期長,好照顧,在藝術史上沒有特別的象徵,古今畫家也不會特別去表現它、畫它。這些年吳士偉的仙丹花,也在藝博會中屢獲藏家青睞。

吳士偉《室有清芬》,56 x 55.5 cm,水墨紙本設色,2018。圖/異雲書屋提供

吳士偉說,很多人其實是從他的畫中認識生活中的植物,「有個藏家收了我的仙丹花的繪畫之後,才認識了這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植物,原來臺灣到處都是!」「他說你畫的花比真的還好看,這對我來說是藝術創作很大的樂趣 。」從這些花卉繪畫中,綻放出吳士偉對於書畫在傳統與現代中結合的精神。

「線菊線條的交錯糾結,把我內心的情感世界跟人格特質,帶進去表現裏頭。這不只是在描寫物本身,這是中國水墨的一個特質,藉花喻情的同時,結合瓶花跟靜物的布局。在畫中我沒有傳統的留白,而是以西方繪畫的表現肌理將畫面畫滿。畫中下面的桌面我以膠彩的水干顏料,比墨色還要黑,視覺上也比水墨強。黑紅對比延伸自傳統漆器的視覺效果,藉此再進一步結合工藝的美感。傳統書畫的線條跟筆墨,西方油彩的肌理跟構圖,與器物的質感,整個結合在一張畫中,這也是我個人詮釋現代水墨的表現方式。」

吳士偉《酣紅 / 歐陽修 蝶戀花》2020。圖/異雲書屋提供

師古人、師生活

從以篆刻聞名的古耀華、以瓶花詮釋東方書畫與西方繪畫美學之結合的吳士偉,到以精細嚴謹的方式,從生活中取得靈感,並在繪畫中師古人的姜義才。三人皆是從生活出發,卻有著不同的藝術關照。姜義才從師大美術系求學過程中受到孫家勤、孫雲生等老師的教導,對基本工與美術鑑賞皆有著高水準的自我要求。年輕時深受中國畫的悠遠氣韻,吸引,讓年輕的姜義才決定投身水墨畫的志藝。

姜義才成扇作品〈山莊高逸 書畫成扇〉,梅妃竹扇骨,2017。圖/異雲書屋提供

在大學的時期就開始臨摹宋元時期的名畫,研究清代的繪畫與渡海三家,提供了他許多創作上的啟發。面對前人巨山,他認為中國繪畫不是速成的,而是要花很長時間的鍛鍊。對他來說,會心雖說不遠,但要達到藝術境界的目標,會心好遠。

「對我來說,在中國書畫的筆墨追求上,筆更重於墨。因為筆更能看得出一個人的氣質,還有藝術家對於筆墨節奏與線條的掌握跟處理。而線條也是中國畫中的精髓,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這也牽連到與書法相互呼應的地方。」

姜義才《歲寒素居團扇》,絹本設色,團扇_2016。圖/異雲書屋提供

在現階段的姜義才,繪畫題材源自於對理想生活的追求,與對中國書畫的取意。他的畫雖然看起來像是山水畫,但其實是身在一個空間當中融合幽居生活的詮釋。盆景、文玩,雅石都是滋養畫家生活與品味的元素。讓觀者能在畫面中感受姜義才式的可居可遊。此次展出的一組系列作品〈隱跡聯作(一) 、(二)、 (三)、 (四)〉,便是取意了漸江奇峭山水的表現方法,並且將之設色。

姜義才作品《隱跡聯作(一)、(二)、(三)、(四)》,水墨設色紙本,36X46 cm 四件,2021。圖/異雲書屋提供

姜義才認為,並非是要畫某一種題材或樣式,才叫做自己的風格。「縱觀藝術史中的藝術家前輩們,我認為風格的形成的時間不可能太年輕,」姜義才說,「但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氣質,會貫穿他一生的志藝。」在欣賞藝術的角度來說,會心雖不遠,但在藝術實踐的這條路中,會心實為遙遠。

「會心不遠」參展藝術家古耀華(左一)、吳士偉(右二)、姜義才(右一)與空間主理人陳維駿(左二)合影。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異雲書書展出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三人聯展《會心不遠》展場實記。圖/異雲書屋提供

【會心不遠 mdash 吳士偉、姜義才、古耀華 書畫印聯展】

展覽日期:2021-05-22 ~ 2021-06-20

展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12巷23號1F

展覽時間:11:00 - 18:00 週二公休

※ 因應疫情與政府政策,此次展覽採「實名預約制」

| Facebook:異雲書屋 yiyun art

| Instagram: yiyun_art

| 官網:yiyun-art.com

加入【非池中藝術網】LINE@,藝文展覽訊息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