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情報快遞】一顆簡單的麵包 為什麼它可以堅持40年?

Sponsored
更新於 2020年07月12日02:00 • 發布於 2020年07月12日01:40

短短半個多世紀前,麵包對多數臺灣人而言還是陌生的食物,當時大眾和麵粉最近的距離,可能是不少三四年級生都穿過的「麵粉袋內褲」。直到70~80年代,為了滿足邁入工商業社會的外食需求,方便即時的麵包才開始蓬勃發展,興盛一時的「統一麵包店(後逐一轉型為7-11)」,更成為六七年級生早餐的共同回憶。

▲圖一:走入歷史但永存人心的統一麵包店

全臺首家自動化生產麵包出爐 改寫飲食文化

早期的麵包店大多採家庭式經營,生產環境和陳列包裝的衛生品質難以標準化,而新式機器的導入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1979年成立的「統一麵包」派員至日本學習,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麵包生產設備和專業技術,例如能讓烤出來的麵包有更濃厚風味和口感的「蒸氣烤爐」,當時就只有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和統一麵包有;隔年,斥資四億五千萬成立的全臺首家大型自動化生產麵包廠─統一麵包廠啟用,自動化生產的麵包出爐,而「把麵包用包裝袋密封」的這個動作,讓麵包不只確保乾淨衛生,且有清楚的成分標示,同時易於保鮮,滿足消費者對於即時、方便、衛生的需求,也成為讓臺灣麵包業突破傳統經營方式、改變飲食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柔軟美味技術突破 研發自製老麵種

隨著消費者的味蕾越來越挑剔,統一麵包除了在生產上不斷改良,在口味上也推陳出新,像是研發「自製老麵種」來提升麵糰的延展性與濕潤度,採用比一般烘焙坊更精細費工的「中種法」,靠著長時間發酵帶出麵包香氣,讓麵包變得更柔軟美味,因而讓統一麵包能夠領先業界推出「不添加防腐劑」的麵包,一路擄獲消費者的心和味蕾,常伴臺灣人40年至今。

▲圖二:統一麵包經典人氣熱銷系列

統一集團世界級烘焙戰隊 在地孕育臺灣之光

時至今日,臺灣已經發展出多元專業且富有特色的麵包文化,麵包逐漸演變成國民美食的這一段路,正映照著臺灣從傳統社會進入現代生活的進程;而走過麵食文化革新的40年,一路上,統一麵包從未缺席。除了陪伴著大家長大外,統一集團世界級烘焙戰隊更培育出不少以麵包走進國際的「臺灣之光」,不少新生代的夢想,就是成為下一位世界級烘焙師傅,代表臺灣發光發熱。由統一麵包創新的烘焙競賽「統一烘焙盃」也為他們提供了最佳的舞台,透過與得獎學生分潤的全新模式,協助將得獎作品上架,讓學生獲得分潤和實戰經驗,培育下一個臺灣之光,讓麵包不只代表著飽足和溫暖,更能孕育夢想!

40年的淬鍊!詳見全文: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0980

▲圖三:統一集團世界級烘焙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