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太多人看錯! 氣象署:颱風路徑圖應該「這樣看」

民視新聞網
更新於 09月12日07:33 • 發布於 09月12日07:30

即時中心/詹詠淇報導

台灣每年都有颱風,氣象署也會根據颱風最新情況製作颱風路徑潛勢圖。不過,仍有許多民眾對颱風解讀錯誤。對此,氣象署今(12)日也出面說明颱風路徑潛勢圖正確看法,提醒民眾「別再誤會啦!」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別再誤會啦!颱風路徑潛勢圖應該這樣看!」氣象署今日在臉書表示,常見的錯誤解讀,「路徑圖這樣畫,代表颱風會越來越大顆?錯!錯!錯!」

氣象署說明核心概念,「潛勢」代表的是「可能性」。路徑潛勢圖中的紅色實線畫出來的範圍,代表的是颱風中心未來較有可能經過的範圍,而不是颱風本身的大小,更不是颱風的「強度」!

至於該如何正確解讀氣象署的路徑潛勢圖?氣象署說,第一,紅圈不是暴風圈、黃色底色不是暴風範圍。它只是顯示颱風中心未來「較有可能」通過的區域。其中,氣象署的路徑潛勢圖標示的是「70%的機率範圍 」,也就是颱風中心未來有70%的機率會經過的範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第二,白色虛線不是颱風一定會走的路徑。氣象署指出,白色點只代表潛勢範圍的中心,所以白色虛線不代表颱風未來一定會走的路徑,千萬不要將白色虛線接觸陸地的地點,當成為颱風必然登陸的地方。

那路徑潛勢圖還可以看出什麼?氣象署說明,第一,預報時間越長,誤差越大。隨著預報的時間越長(離現在的時間越遠的未來),潛勢範圍會越大,代表預報的誤差越大、不確定性越高。

第二,通常移速較慢或明顯轉向的颱風,潛勢範圍也比較大。氣象署表示,移速較慢的颱風,通常代表周圍環境的導引氣流不明顯;而有明顯轉向的颱風,往往反映附近的導引氣流有發生重大轉變,這些情境都會讓預測的誤差比較大,更難明確掌握未來的動向。

「這些其實都反映了現今氣象預報在科學上遇到的限制與挑戰」,氣象署說,畢竟科學家尚未完全掌握大氣所有的物理機制,而且對於廣大未知的地球大氣,觀測儀器能涵蓋的範圍有限,因此氣象預報的不確定性是無法避免的,需要持續滾動修正。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不確定性也會逐漸減小,呼籲大家在取用氣象預報時,記得要持續更新最新的預報資訊。

至於應該如何看待路徑潛勢圖?氣象署說明,當潛勢圖中的黃色區域涵蓋到台灣,代表颱風很有機會影響台灣,就應該密切注意預報的變化。「但不是一看到台灣被涵蓋到了,就馬上就定論颱風的路徑」,而是要「注意」預報的調整,隨著時間接近,紅圈會逐漸縮小,影響範圍就逐漸明朗。

最後,由於颱風「貝碧佳」正朝琉球海域前進,預計周日最接近台灣,氣象署也提醒,圖片僅為示意,不是現在實際颱風的路徑圖。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66
  • Jackey
    是把所有的人都當成「八十七」嗎? 這樣的新聞真的有夠「爛」!是因為教改下的產物嗎?還是⋯⋯?
    09月12日08:26
  • 專業的都經常報不準 不要怪民眾看錯
    09月12日08:25
  • Andy Kim
    就說是預測了當然會有錯誤,機率兩個字不懂嗎,下面留言在罵的是不是都是社會組不懂數學啊,而且沒有專門搜尋過本來就不會每個人都知道颱風路徑圖要怎麼看才是正確的,一群青蛙只會聊政治
    09月12日08:35
  • 心情好💕→🎁
    衛星雲圖比較清楚 多大涵蓋面積 逆轉順轉 厚度 清清楚楚
    09月12日08:29
  • Richard H 💖🎉
    很閒 為什麼不去爆料陳水扁
    09月12日08:5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