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已成為現代人的「必備工具」,許多人忘記帶手機就有強烈焦慮症,為了方便,大家常把手機掛在脖子上或放在胸前口袋,卻不知這樣的習慣可能對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手機電磁波列為「可能致癌物」,長期暴露在電磁波下可能增加乳癌、腦瘤等疾病的風險,甚至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電磁波危害健康 恐引發荷爾蒙失調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2.0》節目中提到,電器產生的電磁波被認為是21世紀的致病危機,尤其是手機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一直存在爭議。世界衛生組織自2011年起,將手機射頻電磁波歸類為2B級「可能的致癌物」,代表目前証據有限,但仍值得關注。
看更多:高血壓、失眠、偏頭痛和自律神經失調都是「它」害的 睡前做一事不再失眠
江守山指出,電磁波會干擾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和免疫系統功能。此外,電磁場還會擾亂松果體,導致荷爾蒙分泌紊亂,讓人感到疲累。松果體負責控制褪黑激素的分泌,當褪黑激素失衡時,容易引發與荷爾蒙相關的疾病,如乳癌等。
長期暴露在電磁輻射下,還可能引起中樞神經和精神系統的功能障礙,出現頭暈、疲倦、四肢無力、記憶力下降、失眠等症狀,甚至增加兒童罹患白血病及腦瘤的風險。夜間接觸電磁波更會嚴重影響褪黑激素分泌,進一步破壞睡眠和免疫功能。
手機藍光傷眼 增加憂鬱症風險
除了高頻磁波外,手機螢幕發出的藍光也不容小覷。澳洲研究發現,即使手機處於關機狀態,藍光依然會引發神經障礙、睡眠問題,甚至導致憂鬱症。過度使用手機不僅易造成眼睛傷害,還可能增加兒童發展遲緩的風險。
土城醫院精神科醫師杜俊賢表示,現代人幾乎形影不離手機,有人習慣將手機放在口袋或掛在脖子上,但這樣的做法無疑增加了電磁波的危害。即使是待機狀態的手機,電磁波強度仍不容忽視。
美國部分州已強制要求手機製造商標示警語,提醒使用者手機不應距離身體小於1公分,不宜長時間握在手中或放在口袋內。這是因為手部是人體的末梢,更容易受到電磁波的影響。
長時間使用手機 恐增加腦癌風險
國際癌症組織在2011年將手機電磁波列為2B級致癌物,研究顯示,每天使用手機超過30分鐘,持續10年以上,可能增加腦癌風險。
手機訊號是透過微波傳送,在傳送過程中會讓含水物質吸收微波並產生熱能。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手機,等同讓眼睛和皮膚持續受到微波照射,產生灼熱感。
杜俊賢提醒,手機電磁波會影響睡眠品質,因此睡前應將手機關機或開啟飛航模式,避免放在頭部附近。同時應關閉Wi-Fi和藍牙功能,拔掉充電線。使用手機上網時間也不宜超過半小時。
看更多:低頭族必看!2套動作放鬆肩頸肌肉 有助防失智、助末梢循環
國健署10大守則 提醒手機使用安全
國民健康署電磁波宣導專區提醒民眾,從高壓電塔到家用電器,只要用電的地方就可能有電磁場(波)的暴露。為減少暴露風險,使用行動電話和家電產品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行動電話不宜放在口袋,最好放在包包中。
2.睡前關機或開啟飛航模式,避免放在靠近頭部的位置。
3.在快速移動的車上或訊號不良時避免使用行動電話。
4.家電產品充電時保持安全距離。
5.在家或辦公室盡量使用有線電話。
6.行動電話通話時使用「免持」裝置,以保持電話遠離頭部和身體。
7.市售宣稱可降低射頻電磁波的產品效果未經證實,且可能產生干擾輻射。
8.必須近距離使用的電器應儘量縮短使用時間。
9.減少通話次數與時間,或改用簡訊聯繫。
10.避免長時間上網或玩線上遊戲。
杜俊賢引述國立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的調查結果指出,2007年台灣「電磁波過敏症」盛行率高達13%,居全球之冠。2014年的本土研究推估,2012年台灣電磁波過敏症盛行率為4.6%。據調查顯示,民眾前三大過敏電磁波來源分別是手機(23.5%)、基地台(21.5%)和電塔(9.4%)。
追劇上網電磁波 殺傷力不亞於通話
反觀現代人的日常生活,許多人習慣用手機追劇或上網看影片,使用時間愈來愈長。值得注意的是,上網追劇時產生的電磁波,其殺傷力並不亞於通話時的電磁波。
透過檢測發現,在追劇時,若手機與人體距離50公分,電磁波強度可高達5,000至10,000,遠超過歐洲環境醫學院建議的100以下標準。因此,建議民眾使用乙太網路線追劇,如此一來,在50公分距離內的電磁波強度就能大幅降低。
杜俊賢建議,睡前應將Wi-Fi分享器等「無線電波(微波)發射源」關閉或屏蔽,以減少電磁波對身體的傷害。只要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習慣,就能有效降低電磁波的危害,守護全家人的健康。
看更多:滑手機也能保持健康? 跟著專家學4招 預防頸椎病變好簡單
◎ 諮詢專家/江守山醫師.杜俊賢醫師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小林 擔心電磁波之前先擔心空氣汚染吧…之前買過儀器測試,基本上超過十公分就幾乎什麼都測不到了,打電話在接通前會特別高,注意一下就好。
2024年10月09日16:1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