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德國廠正式動土之後,德國半導體缺工窘境也浮上檯面。不只數萬人的高科技人才缺口待補,有美國廠的前車之鑑,文化落差也成為歐積電首要難題。
8月20日,被稱為「歐積電」的台積電德國廠舉行動土典禮,正式宣布落腳德國「薩克森矽谷」德勒斯登。自此,台德交流的齒輪已全面啟動,從硬體的動土奠基,到軟體面的人才培育,都正緊密地高速運轉。
「這是德國史上最大的外商投資案,」薩克森邦經濟、勞動暨交通部次長克拉林斯基(ThomasKralinski)接受《遠見》專訪時如此形容。
9月初,他三度到訪台灣,不僅走訪熱鬧非凡的半導體展SEMICON德國館,也在台德永續峰會演說中,分享歐積電與薩克森邦的永續進程,暢談歐積電人才困境的解方。
克拉林斯基指出,薩克森邦是德國汽車工業、半導體業的老牌重鎮,如今歐積電進駐,可望帶動周邊供應鏈更加活絡,進一步往半導體產業轉型。只不過,機會與挑戰往往相伴而來,德國半導體業本就缺工,如何提供符合歐積電需求的高技術人才,成為一大挑戰。
面對全德國高達六萬人的半導體人才缺口,薩邦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除了推動數位化、自動化的長期策略,還有簡化簽證流程等短期誘因,來吸引高技術國際人才;其中,提供一年短期簽證的「機會卡」(Chancenkarte)已於6月正式上路。
為符合長期需求,薩邦政府也大手筆斥資逾兩億歐元,建立「薩克森微電子培訓網絡」(Saxon Microelectronic Training Network),擴建培訓中心,為歐積電和整個產業生態培育人才。
此外,人才培育的重頭戲,還聚焦於薩邦與台積電正攜手推動的「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徵選具相關背景的德國頂尖大學生來台,參與一學期課程,再轉赴台積電實習。第一批來自德國三所大學的30名學生,已於8月順利完成台大課程與培訓。
招募德國頂大生,貼心照料
此計畫負責人、薩克森邦駐臺科技辦事處處長金郁夫(JosefGoldberger)對《遠見》記者說明,2025年再迎來60名德國學生,分為上下半年、兩梯次來台,2025年秋季,合作將擴大至陽明交通大學、台灣科技大學。
他回憶,計畫最初的招生時程急迫,曾擔心恐影響報名人數,沒想到光是薩克森邦,便有逾百人報名。「2019年疫情前,全台灣德國大學生總數1429人,主修工程科學的不到百人。」相較過往台德交換人數,可見台積電的強大吸引力。
至於來台學生的體驗,學期間並非獨立成班,而是安插進原有課堂,加深與本地生的交流。校方也安排華文課程,走訪廟宇與民俗技藝團,體驗「拜月老」「畫臉譜」等文化活動。「這是最獨特的體驗之一!」就讀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文薇安(WeronikaWoronko)受訪時兩眼發光,興奮地分享在台灣的半年生活。這是她第一次造訪亞洲國家,把握機會探索不同城市,逛夜市、在街道中尋找識得的中文字,還愛上了臭豆腐與普洱茶,「學習專業知識外,旅遊、沉浸於文化中也同等重要。」
解鎖完祕密任務,主打的台積電晶圓廠培訓也很扎實。金郁夫形容,台積電投入大量人力,第一個月新人訓練中心採小班制教學,師生比約1:3,並配有翻譯,後一個月入廠培訓,也安排工程師一對一指導。學生還參觀鮮少對外公開的機密儀器,寢居照顧也「無微不至」,「特別提供加長版床墊,給身高超過180公分的學生。」
如此特殊的待遇,在於這批德國學生的定位,並非一般「實習生」,更類似於「儲備幹部」。考慮到培訓僅兩個月,台積電力求最大化文化交流與學習效益,廣泛認識公司業務,而非直接進工廠「做中學」。
比起鑽研更艱深的半導體知識,金郁夫直言,與台灣同學互動、實際參訪台積電,「體驗台灣教學模式,結交朋友、學習他們的語言」,才是這項計畫最重要,也無可取代的「台灣經驗」。
德大學生掀職場文化碰撞
學生端滿載收穫而歸,另一方面,台積電則正經歷文化衝擊。雖說與工程師實際的工作環境仍有一段落差,但光是首批德國學生到訪,中科園區便已掀起文化碰撞!「突然有一批學生一直舉手,有時還會插嘴、表達想法,意見很多。」金郁夫點出台德溝通習慣的差異,德國人向來直來直往,若有疑惑、跟不上進度,便立刻舉手發問,主管需要更多心力溝通、回應。
針對職場互動,德國經濟辦事處執行單位博智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戴佩玲(LindaBlechert)指出,「面子問題」恐成一大痛點。她身為高雄媳婦、長住台灣12年,熟知台德工作文化落差,除了德國工時較短、假期較長,「德國人的職場文化較少階層,習慣有話直說,認為這樣對公司有利,也較不會做面子。」
未來台積電預計於德國廠派駐約800名員工,當前的人才培育計畫,也有助於提前習慣溝通模式落差,「台灣主管需要先做好心理準備。」戴佩玲笑說。
融入當地文化開「夜市」
透過人才共育,降低職場習慣落差外,引起台灣雇主擔心的,還有德國工會談判慣例。克拉林斯基直言,「集體談判的過程,可謂德國經濟成功的祕訣。」
德國勞工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而工會集體談判提供勞方更大的保障,穩固勞資合作,讓「德國成為歐洲罷工天數最少的國家。」他強調,在德國落腳的各大企業,都需尊重並遵守德國的勞動法規,也相信德國人將從「台式精神」中收穫許多,雙方找到彼此能互惠互利的平衡點。
軟性文化交流也成著力點,有鑑於來台德國學生對於拜月老、逛夜市等在地活動體驗,讚譽有加,克拉林斯基也有意將台灣知名的「夜市文化」搬到德勒斯登,「德文有一句諺語『胃是通往愛的道路』(Liebe geht durch den Magen),我們正考慮設立快閃夜市,我相信這將相當有趣。」
歐積電已於8月底動土奠基,薩克森邦政府正鼓足幹勁,不只引進台積電供應鏈,更希望將台灣文化帶入德國,讓「台積電、台灣,成為當地社群的一部分」,這可望成為歐積電融入薩克森矽谷的成功方程式。
台德「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
時程:2024年3月,首批學生來台
人數:2024年首批30位,2025年60位
合作學校:2024年由台大主辦,2025年秋季將擴大至陽明交通大學、臺灣科技大學
「4+2」模式:大學四個月學科訓練,轉赴台積電晶圓廠培訓兩個月
文化體驗:華文課程、逛夜市、拜月老
文化落差:工作與生活平衡、職場溝通直接等「面子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