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肥料從去年開始價格狂飆,為了避免間接造成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民生物價,農委會宣布,1月10日開始,政府每月將補貼1.5億元,協助肥料業者吸收一半漲幅,不過農會也強調,目前肥料供應穩定,價格保持不變,但為了防堵不肖業者假借人頭登記,藉機囤貨、哄抬價格,農委會也將透過購肥平台即時掌握價格波動和存貨。
花商倒入氮肥,幫助花苗開花結果,增添賣相,不過國際肥料價格自去年開始飆漲,帶動盆栽類的植物價格跟著波動,平均漲了5到30元不等,也讓園藝店間接受到影響。
花商羅老闆說,「當然會有啊,因為客人都是習慣差不多那種價錢,一下子漲到10塊、20塊都會有影響,其實盆栽方面都會影響。」
花商賴老闆說,「一定有差的啊,原物料漲價當然是購買率就比較低。」
肥料漲價影響層面廣,小自花材、大到衝擊農業影響所有菜價,為了抑制所有需要用到肥料的農產品價格巨幅波動,農委會宣布將維持國內肥料價格,由政府吸收肥料業者50%的漲幅價格,因為從肥料原料2020年開始持續飆升的數據來看,氯化鉀漲146%、磷酸一銨110%、液胺177%,尿素漲最兇,漲了189%,如此驚人的漲幅,若是都由業者吸收,最後恐怕不得不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民眾說,「擔心也沒用啊,擔心自己會難過啊,就能力可以就多買一點,能力不行就少買一點。」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說,「一個月大概是1.3到1.5億之間,漲幅未來的補貼,一定是透過農民實名制購買肥料,如果民間肥料業者他不願意降價,他就沒有辦法得到我們政府的這些漲幅的價差補貼。」
此外,農委會也強調,從今年1月10日起,農民要購買肥料,都需要透過實名制到肥料登錄平台購買,如果民間肥料業者沒有透過購肥平台銷售,就無法獲得政府的價差補貼,嚴格控管,避免不肖廠商故意囤貨、哄抬價格,同時也將全面禁止肥料出口,要確保國內肥料供貨無虞。
(民視新聞/唐詩晴、黃鈺淳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