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落成的金門大橋串聯大金門跟小金門,是當地40年來最重要的交通建設。外島最熱門的金門馬拉松也把金門大橋列入主要比賽路線,順便飽覽小金門的戰地風光,號稱雲端仙境的大橋也是重要觀光景點。(陳楷報導)
金門馬拉松過去15屆都在本島舉行,路線平直只在經過太武山時稍有起伏,加上七個小時「走都走得完」的全國最慢關門時間,被跑友譽為首次體驗全程馬拉松的初馬首選,也是挑戰個人紀錄的好選擇。但今年適逢金門大橋落成要讓跑者跑好跑滿,一口氣跑過大橋再繞烈嶼一圈回來,42.195公里的路線裡橋上來回就將近11公里,本島路線只佔15公里還比繞行小金門的距離短,只鋪上兩條水泥的戰車道固然讓首次踏上小金門的跑者充分體驗前線戰地風光,不過全程除了大橋平緩上下坡外,大金小金的高低起伏還是不容易跑出好成績。
路跑協會秘書長陳華恆表示,今年男子組冠軍2小時21分04秒跟場地紀錄差了四分鐘,但以賽道路線跟96%的相對溼度高又多霧的天氣,這樣的成績已經難能可貴。過去跑過兩次金門全馬跟一次半馬的蔣介文第一次跑進小金門,也因為不熟悉新路線提前跑上大橋,「一開始跑霧很大,我被金門大橋吸引過去,到了才知道不對,不是這條路,又繞回去慢慢追。金門大橋人間仙境看起來太美了。」雖然因為大霧沒辦法看到對岸廈門但另有風情,而且蔣介文說要把霧吹走就是大風,選手有風就影響成績。
過去國內馬拉松路線通過的最長橋樑是澎湖跨海大橋只有2.4公里,金門大橋5.4公里多了不只一倍,放眼世界也非常少見,是跑者的全新經驗,半馬全國紀錄保持人蔣介文也跑過香港渣打馬拉松的兩座橋,「香港馬拉松好幾線道,金門馬拉松好像專門設計給跑步的人,比較有安全感。」
金門馬拉松也邀請外籍選手參賽,來自肯亞的瓦里(Joseph Mwangi Ngare)過去十年主要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香港比賽,這次從肯亞來金門,光是飛機跟轉機就花了50個小時,最厲害的是瓦里已經高齡47歲,等於是跟年紀只有他一半的選手比賽,還是跑不過他。瓦里表示自己高中曾是長跑選手,但上大學後就中斷訓練,直到27歲才重新回到賽場,一跑又是20年。已經擔任教練的瓦里以身作則,目前仍然維持每周180到240公里的跑量,他也告誡年輕選手不要使用禁藥提升成績,比賽要乾淨獲勝。同樣已經邁入40大關的蔣介文這次沒有選擇跟跑,以2小時24分50秒回到終點,但得知冠軍比他老七歲後開心表示,自己也要跑到47歲。
曾任金門縣政府秘書長的參議陳祥麟也熱衷長跑,高齡62歲仍然以2小時41分7秒的成績跑完半程馬拉松相當夠水準。陳祥麟表示自己年近五十時仍然能在兩小時內完成半馬,這次在金門馬之前也測試跑過大橋好幾次,今年慶祝大橋落成因此路線設計偏重烈嶼,以後金門馬拉松可以從東邊的金湖、金沙一路橫越金城到小金門,路線設計更多選擇,讓跑者充分體驗金門不同地域的特殊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