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世界頂尖跑者很少把自己累壞,反而靠這種方法變得更強!

三采文化
更新於 02月14日06:36 • 發布於 02月21日10:00

突破PB,不只是拼命練,更關鍵的是用對方法!奧運教練庫根擁有超過30年跑步經驗,指導過無數世界冠軍與奧運選手,本書精煉他最實用的訓練策略,幫助跑者建立完整的訓練體系。書中涵蓋科學化課表、心理素質養成、恢復策略與比賽心法,讓你跑得更快、更遠、更穩定。現在,就跟著庫根教練,邁向你的最佳成績吧!

文/《突破PB!奧運跑步教練的勝利方程式》/馬克.庫根、史考特.道格拉斯 著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有一名以古怪著稱的澳洲教練,名為珀西.塞拉提(Percy Cerutty),他有個著名的事蹟。1960 年奧運會 1500 公尺決賽當天早晨,塞拉提和他的明星跑者赫布.艾略特(Herb Elliott)在練習場上。當時六十多歲的塞拉提叫艾略特在旁邊看著,自己則開始跑1500 公尺,也就是艾略特的專項。塞拉提隨後在場內倒下,飽經風霜的臉上滿是唾液和汗水;此時,他把艾略特叫過來,並告訴他:「你可能跑得比我快,但你絕對無法比我更努力。」隨後,艾略特就以打破世界紀錄之姿贏得了奧運金牌。還年輕時,我很喜歡這個故事(現在也喜歡!),高中、大學時期,我臥室的牆上掛著塞拉提的一句話,上面寫著:「超級運動員的特徵就是能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且要能長期承受之。」當時的人們只要想到跑步,就會想到這樣堅忍不拔的精神。

身為麻州人,我知道有另一位同鄉名叫艾柏特.薩拉札(Alberto Salazar),他曾經在法爾茅斯路跑(Falmouth Road Race)上竭盡全力,在抵達終點線那刻倒下,因此得到大會表揚。當時,「死命撐」、「衝破那道牆」、「懦夫才放手」就是跑步界不變的真理。具備心理韌性(mental toughness)的人重視精神層面更勝於物質,當時的我就是如此,也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強壯。小時候,沒有人在水下憋氣的時間能比我更長。長大一點之後,如果有人挑戰我,我會撐著棒式,直到踢館的人全都不支倒地。

成為職業跑者後,我對心理韌性的看法逐漸擴展。直至進入教練一職,我也不斷思考這件事。如果想跑得好,就必然要展現出永不言敗的態度,但跑步除了不斷地自我鞭策之外,還有其他精神層面要注意。塞拉提曾說過另一句話:「比賽時,選手必須恨自己和他的競爭對手」,但我並不是很認同這句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我將在本章更仔細地描述何謂好的運動心理學,並分享一些簡單的技巧來幫助你的大腦充分利用身體。

心理恆毅力與心理韌性

想到心理韌性一詞,你的腦海會浮現什麼畫面?如果你跟大多數跑者思路相同,那你可能會聯想到某個人正咬緊牙關,把自己逼向極限。你也可能想到有位跑者承受著運動傷害,卻從不縮短訓練時間,無論晴雨、疲憊與否,無論傷勢或疾病等狀況,都堅持當天的計畫。

但大概很難想得到這些陳腔濫調以外的畫面。因此,我建議放棄「心理韌性」(mental toughness)這個詞,轉而關注「心理恆毅力」(psychological strength)* 的概念。透過多年經驗,我發現跑步所體現的心理恆毅力不僅僅是衝過面前的每一道牆、每一個阻礙。心理恆毅力強調一種更健康的觀點:在不被跑步控制你的生活的前提下,努力成為最好的跑者,而且你能享受發掘自己潛能的過程。

1988 年大學畢業後不久,在波士頓的某次集訓讓我首度大開眼界。當時跟我一起訓練的人有比爾.羅傑斯(Bill Rodgers),他是四屆波士頓馬拉松冠軍,是我從小到大的偶像。任何懂跑步的人都會說比爾的韌性很堅強。

但在那次訓練中,我發現他對自己和其他人都抱持著放鬆的態度。就算有我這位速度過人的新人,他也沒有受到我或隊上其他人的影響。比爾有一種自信,但不是輕蔑自恃的那種。他知道自己的能耐,也知道自己在關鍵時刻會盡力而為。

在羅德島州普洛維登斯訓練時,同為隊友的世界級跑者身上也有一樣的特質,奧運馬拉松奪牌選手和世界越野跑冠軍約翰.特里西(John Treacy)就屬此列。幾年後我搬到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又再次為世界級跑者的氣質所震撼,如馬拉松冠軍馬克.普拉切、前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人史蒂夫.瓊斯等人身上都散發著更溫和、更親切的自信光采。這幾位頂尖跑者的自信是那麼的強大,致使他們能歡迎並幫助每一位跑者。他們的態度與一般的競爭思維有著天壤之別。

另一個我所學到的洞見來自另一位在博爾德的隊友阿圖羅。我當時一直在想阿圖羅的訓練課表強度有多高,畢竟,他曾創下 10K 和一小時跑等賽事的世界紀錄。因此,看到阿圖羅完成 20 組長達 64 秒的400 公尺間歇訓練,還有 1 分鐘的組間休息,我相當驚訝。如果不了解事情始末,那你可能會以為他做的是殺手級訓練,但 400 公尺跑 64秒就是他的 10K 賽事配速。大多數身體健康的跑者都能輕易地按照自己的比賽配速跑 400 公尺。哎呀,我竟然能和阿圖羅一起做同樣的訓練,就算我跑 10K 比他慢了 1 分多鐘,也跟得上這份間歇課表。但他總是說:「今天就練到這。幾天後再回來跑間歇。別挖坑給自己跳。」人們終於發現,世界頂尖跑者很少把自己累壞。我在第一章也有談到這點,解釋為什麼連續十週的 B+ 訓練比經常性高強度訓練更好。這項原則也與跑步專項的心理層面有關,因為此訓練模式推翻了「心理韌性」原本的樣貌。每個禮拜把自己操到吐並不是一種能耐,也沒辦法讓你成大事;唯有每天堅持訓練、持之以恆地完成課表才能讓你進步,儘管這種方式聽起來一點都不酷,卻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譯註:心理韌性(mental toughness)為運動心理學中常用之專有名詞,由學者 Jones(2002)提出,指的是運動員在面對逆境、挑戰或失敗時,能夠保持積極、堅韌和適應性的心態和行為。而作者此處所提到的 psychological strength 則沒有學術上的明確定義,僅能在心理學文獻找到心理彈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mental elasticity)的相關描述。根據作者在同一章所述,他曾在攻讀運動科學碩士時撰寫一篇論文,並稱此論文的內容即是談論心理韌性和 psychological strength。參照論文內容後,譯者認為 psychological strength 並非學術上常用的術語,應僅是庫根教練對自身理念的統稱,故根據其描述折衷意譯為「心理恆毅力」,與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所提出的恆毅力(grit)無學術定義之關聯。

──本文摘自三采文化《突破PB!奧運跑步教練的勝利方程式》/馬克.庫根、史考特.道格拉斯 著

延伸閱讀:奧運跑步教練的10K 賽事訓練:唯有訓練期間全力以赴,並在比賽當下隨機應變、發揮實力,才能在賽事跑出最好的表現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