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明明學經歷優異,30歲重返職場卻沒人要他!BCG合夥人:空有一身本領是不夠的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2023年02月07日13:00 • 高士閔

亮眼的學經歷、國際化的背景,一直是顧問業的標配。波士頓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徐瑞廷,自然也符合這些標準,但這卻更讓人難以想像,他也曾有過徬徨、甚至沒公司要的時刻。

每年在歐、美、日、中、印、韓間飛來飛去,為《財星》雜誌(FORTUNE)前500大公司提供諮詢;回到台灣,又與台大合辦課程「策略顧問:方法與實務」,教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難以想像,就是這麼一位頂尖顧問,年輕也曾徬徨,甚至沒有公司要他。

他就是徐瑞廷。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30多歲才覺醒,但已經沒公司要他了

時間回到1997年的矽谷,當時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創業風氣盛行,「只要在午餐時段走進Tresidder(學校餐廳),戶外的每一張桌子都在畫商業模式。」被這股氛圍影響,徐瑞廷畢業工作幾年,還是忍不住創業了。

然而,等待他的不是鈔票和掌聲,而是無窮無盡的待辦清單。

「會計、行銷等基礎知識我都有,但不懂得更多,很多時候很茫然。」徐瑞廷才發現,真實世界太複雜,自己缺乏宏觀視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000年4月,網路泡沫爆發,公司沒了。徬徨間,他看見了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書,知道顧問業又被稱為「經營者的士官學校」,便有了進入這行的念頭。可是,他嘗試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之後幾年,徐瑞廷輾轉在一個個新創公司間游走,「我不知道這算不算低潮,但確實是一個Wake-up call(警鐘)。」明明學歷優異,實戰經驗也豐富,但走到現在,到底得到什麼?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財務自由,也沒有顯赫履歷。

「空有一身learning,"But nobody cares,nobody recognizes."」當時的他,想回組織工作了,但對大公司來說,一樣30幾歲,相比畢業就待在奇異(General Electric,GE)等企業的人來說,創業失敗者的經驗根本一文不值。「當時我30幾歲,真的怕了!」

所幸,史丹佛有校友在管理顧問業,又剛好缺人。徐瑞廷精通中日英文,滿足職缺的需求,人生才有了轉折,成功走進了顧問業。

前半輩子也是賣命在活,憑什麼質疑我的專業?

他不知道,進入顧問業才是掙扎求生的開始。BCG一年有4次考核會議,只要連續兩次評價不佳,就有可能被辭退。但升遷也很快,如果能從大學畢業就進來做顧問業,一路做到30幾歲,很可能成為合夥人。

但徐瑞廷先在產業打滾了一段時間,相比大學畢業就進入BCG的顧問而言,年紀大很多。換句話說,很多主管都比他年輕。

每次遇到一個新課題,他也會受限過去的產業經驗,思考多元性不夠,經常會被挑戰:「真的嗎?」("Is it true?")、「那又怎樣?」("So what?")跟「為何如此?」("Why so?"),經典顧問3連擊。

徐瑞廷表示,新鮮人是一張白紙,不管別人說什麼,學就對了;但30幾歲進這一行,「大腦已經有東西在了,必須先擦掉誒。」由於過程痛苦,跟他類似背景的人陣亡率很高。

更困難的是心態上的調整,「我前半輩子不是在混,我也是賣命在活,對吧?」為什麼要被這些沒實戰過的毛頭小子糟蹋?

即使到了今天,徐瑞廷還是經常面對挑戰,「工作到現在也沒覺得簡單到哪裡去,」他說。

差別在於,「我已經習慣challenge,」了解這就是顧問的天職。客戶業績長紅,是不會上門的,一定是哪裡出了狀況。顧問的工作,就是找出問題,即使說話不好聽。

「每年都有新煩惱,沒有一次不struggle的,」只不過,徐瑞廷已經可以預測有事要發生,又要再一次經歷掙扎了,因此更能適應戰戰兢兢的感覺而已。

課程開了10年,只因真心高興

談到創業失敗到進入BCG中間的5年,徐瑞廷自己都不太願意想起。要不是別人伸出援手,不敢想像人生會往哪去。這樣的經歷,讓他更願意投入社會貢獻,雖然一開始做得並不開心。

2009年,他被調到日本,下班之後經常會跟當地學生交流。但他去了幾次,都不是很有熱情。「那不在我的工作範圍之內,屬於社會貢獻,但既然要貢獻,為什麼不是在hometown(家鄉)?」

他想起BCG的宗旨是"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those who advance the world."(解放改變世界者的潛力)。因此,徐瑞廷回台灣後,私底下花了不少力氣在社會貢獻上,「既能幫助有影響力的人,又能滿足自己的期待。」

一開始,他推動各種活動,比如BCG在各國都舉行的個案競賽,但回饋不多。

「同樣是give,也希望是有return的give。」徐瑞廷解釋,利他的初衷一般不會是利己,但利他5年、10年卻一點反應都沒有,也很難持續下去。「起碼讓我知道,我做這些事是有幫助的。」

今年舉辦第十年的台大課程「策略顧問:方法與實務」,便是少數成功且能持續的活動。「學生知道每年JT(徐瑞廷的英文名)在台大都會開這門課。」很多學生回饋,這是他上過最有用的一門課,也因此找到好工作。

「他們去什麼公司就職,不是我最關心的事。」徐瑞廷不在乎,上課學生畢業後是不是來BCG,就算跑去競業也沒關係。因為,做這件事能讓他真心高興。「又拉一個學生上來,」這種感覺才是最重要的,也讓他更願意在顧問這一行走下去。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洪淯騰
    說人話就是當翻譯加上運氣。
    2023年02月07日14:5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