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人生要懂理財,但是理財到底是什麼?要怎麼『理』?」這是許多社會新鮮人和理財新手常見的困惑。
其實,所謂「理財」,就是分配手上暫時剩餘的生存資源。
就像松鼠、狗狗、花豹這些動物會把吃不完的食物藏起來,等餓了再拿出來享用,「理財」則是人類生活在資本社會下,懂得未雨綢繆的一種行為。
被動物們儲藏起來的食物久沒吃,容易因天氣變化而發霉、腐壞;被我們放在銀行裡的錢錢久沒動,很可能因為通膨而慢慢變小。
學習理財就是學習運用手上的資源,用以降低各種可預期與非預期的風險,並且讓我們的人生過得更好。
那麼,理財到底有哪些面向需要考慮呢?薪水入帳後,可以如何安排?
錢錢該如何分配也是有邏輯的,以下五步驟帶你建立心中的理財順位!
圖片|Photo by Skyler Ewing on Pexels
Step 1. 存下「緊急預備金」,發生意外時,接住你的安全網
首先,請安排一個專門儲蓄用的帳戶,可以是方便提款但使用頻率較低的帳戶,或是一個提供高利活存的數位銀行,讓錢錢躺在一個活動性高的地方,急用時隨時可以取用。
薪水進到自己的口袋後,先把每月預計要儲蓄的錢存起來,可以設定發薪日當天自動轉到用來儲蓄的戶頭。
儲蓄的目標可以從一個月的薪資開始,至少預留三到六個月薪資的緊急預備金。如果想替自己多留一些餘裕,也可以視情況增加預留的金額。
緊急預備金存在的意義,是為你擋下突如其來的意外和短期的不方便,像是發生車禍後的醫療費,或是作為待業期間的生活費,讓你就算處在不穩定的生命階段,也能暫時維持獨立自主的狀態。
對於擁有資產的人來說,緊急預備金也是守護投資計畫的小衛兵。
假設有一天家裡出現一筆意外的大花費,這時候也不需要急著出售手中未達預期獲利的股票、債券或房地產等投資項目,而是用緊急預備金來緩衝,也減少非預期性的資金損失。
(延伸閱讀:「因為沒錢才不敢離職」疫情理財學:你懂預備金多重要了嗎?)
Step 2. 優先支付給「固定支出」和「債務」
扣除每月該儲蓄的錢後,請把錢錢優先支付給每月的必要開銷。
這裡涵蓋兩個部分,一個是維持日常生活正常運作的「固定支出」,從房租、水電費、電信費到信用卡帳單、保險費、通勤月費,另一個則是會有利息壓力的貸款、債務。
固定支出除了生活開銷,步入社會後也須負擔納稅義務。
每年五月需要申報個人所得稅;開車族在每年四月和七月,分別需要繳交牌照稅和燃料稅;若你的名下有房地產,五月和十一月則有房屋稅和地價稅支出。
如果你是揹學貸的社會新鮮人,或是有房貸、車貸等還款壓力的上班族,先試著處理這些債務吧!特別是從利率高的開始還起,以免還款金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把自己給壓垮了。
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信用卡消費未按時繳清、計入了循環利息,這時候信用卡帳單就成了另一顆會追著你跑的雪球(債務),已不是單純的固定支出了,因此務必養成「先有錢,再消費」的習慣。
(猜你想看:錢錢與它的產地|剛畢業不能存錢嗎?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這樣釐清貸款債務)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Step 3. 檢視保險規劃:有人幫你分散重大風險嗎?
存下緊急預備金、扣除該付的錢和每月生活費,行有餘力請開始檢視你的保險規劃。
除了軍保、公保、教保、勞保和健保等團體保險,如果可以,請為自己建構一個完整的保護傘,做好個人的風險管理。
首先,先找出自己現有的保單,也可以詢問自己的家人。
不少父母會在孩子出生後沒多久替孩子保險,一方面是愛小孩、想為孩子多買一分保障,一方面則是保費考量,年紀越輕、通常保險越便宜。
接著,請統整一下自己有哪些類型的保障,像是一般性的壽險,必要的意外險、醫療險、實支實付,以及對應現代人常見的癌症和高齡化社會,相應而生的癌症險和長照險等也可以納入考量。
許多人會下意識地排斥接觸保險人員,擔心自己受人欺騙或買了所謂的「人情保單」,卻忽略最重要的──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支付能力。
一般來說,會覺得自己受到不平衡的待遇,或認為買保險的錢都是丟進水裡,其實是源自不願意正視自己、缺少良好的心態建立。
在購買任何保險前,請記得一定要先釐清自己的需求,並預先做功課,才不會在與業務員商談時因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稀里糊塗的做出了自己可能會後悔的決定。
(延伸閱讀:是 KOL 也是業務員!專訪保險網紅 Mia:我永遠覺得自己可以更好,不想安於現況)
圖片|Photo by Mikhail Nilov on Pexels
Step 4. 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建立你的投資計劃
有了前面三步驟所建造的理財堡壘,接下來我們可以放心向外出擊了。
在開始前,我們需要理解「投資」不是賭博,因此不論是哪一種投資形式,都必須對該類資產的屬性和市場特性有所了解。而所謂「資產」,就是會為你賺進錢錢或帶來收益的東西。
擬定投資計畫的第一步,是決定你想要達到的目標──是為了出國留學、結婚基金、圓夢之旅或是財富自由?
依據目標期限的長短和目標金額的大小,來推算自己還有多少路要走、適合用什麼樣的策略來進行投資,再著手配置資產組合。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建立資產組合,就像在打造一支專屬於你的戰隊。不同類型的投資標的,例如: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加密貨幣,它們就像擁有不同能力的人才,有的攻擊力強,有的防禦能力較好,有的穩定性最高。
在決定要配置哪些標的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依照自己的個性、年齡、收入、風險承受度來進行評估,看自己適合積極型、穩健型還是保守型投資。
在執行投資戰略和調整資產組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能與時俱進,了解當下的局勢變化。
沒有人能精準預測未來,但是跟上時代的大趨勢是無比重要的,每天至少花 10~30 分鐘了解政經時事、產業動態,有助於提升投資效率、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同場加映:錢錢與它的產地|怎麼平撫投資賠錢的失落情緒?零焦慮理財 4 步驟)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Step 5. 累積信用資產,窮途末路的最後一道防線
想像一下自己在人生中遇上了低潮期,手上的緊急預備金用完了,作為第二預備金的投資項目也變現完畢、花得一毛不剩,卻仍然需要用到一大筆錢,這時候該怎麼辦?許多人會選擇向銀行求救,就是借錢。
但是,銀行為什麼要借錢給我們?要怎麼決定貸款的金額上限?這時候一個人的「信用評分」就很重要了。
銀行在評估是否核發貸款前,會向臺灣唯一跨金融機構間的信用報告機構「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調取我們的信用資料。信用評分由我們過去的繳款行為、個人負債情況、信用長度、保證人資訊等多個因素組成。
一個沒有信用評分的人想要借款,就像拿著一張空白的履歷表去面試,對方無從評斷,受評估者也很難達成理想目標。
如果現在的你,仍是「信用小白」,不妨辦一張信用卡,開始累積自己和銀行之間的信用紀錄,同時按照以下準則來提升自己的信用評分:
- 保持同一帳戶資金穩定,至少一年以上
- 集中使用特定的信用卡,留下刷卡紀錄
- 按時繳交卡費,並且每一次都全額繳清
圖片|Photo by Thirdman on Pexels
緊急預備金、保險、投資和信用資產,都是協助我們面對生活中大小風險的重要工具,依照這個順序,有系統的建立起堅固的財務堡壘,能為我們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而本文提及的五步驟,旨在提供理財初學者學習個人財務分配時,可思考的基礎架構,知道自己手上有哪些可運用的資源,讓人生這趟旅程走得更加順遂踏實。
最後,無論是在個人理財或生涯發展上,都應期許自己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向上成長的心態,才能持續帶領自己走向心中渴望的遠方。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幫我按下「愛心收藏」,讓我知道你喜歡這類內容,我會更努力為大家書寫與分析!
禾口壬 呵呵 債主就是銀行
2022年10月05日22:4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