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中心/黃奕瑄報導
台灣早期因擁有茂密的樟樹林,曾獲得「樟腦王國」之稱,從清末到日治的全盛時期,全球樟腦產量,更是高達70%都來自台灣,在當時樟腦的地位,更是猶如現在的石油,像是藥材、香料、火藥、底片、賽璐珞(一種合成樹脂)等,都需要使用它當原料,多國都爭相取得樟腦,清政府便下令由官方包辦樟腦業務,引發外商不滿,在1868年便發生安平砲擊事件,要求樟腦能自由買賣。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19世紀時,全世界產天然樟腦的地方,只有中國南方、台灣及日本,因此樟腦非常稀有,樟腦是從樟樹提煉出來的結晶體,具有刺激性香味,它的用途也相當廣,專門當作藥材拿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等,也能用來防蟲、製造煙火、除溼。
在1869年,美國人發明賽璐珞(一種合成樹脂),1887年諾貝爾發明無煙火藥,兩者成分皆需要樟腦,樟腦資源富有的台灣,便因此興起樟腦產業,博得「樟腦王國」的美名。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在1960年代,全球石化工業起飛,樟腦逐漸被取代,現今樟腦主要用途,只剩下天然驅蟲劑、香料及藥物製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