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64歲睡得好,膝蓋不會痛!陳亦珍:不愛運動的人,如何開始動起來過「有肌生活」?

50+好好
更新於 05月24日02:41 • 發布於 05月23日07:45

文/林芳如 圖/陳亦珍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知道運動對身體好,偏偏就是做不到?50歲後,為了改善嚴重失眠困擾,陳亦珍決心開始運動。可是,她從小不愛運動,連走路也不喜歡。規律運動10餘年,今(2024)年64歲的她,不但早已揮別失眠,也沒有中高齡常見的膝蓋痛困擾。讓她愛上運動的訣竅是?(本文出自《50+週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臉書社團「壯運動」版主陳亦珍曾經是個不愛運動的人。她不愛走路、甚少逛街;可是,50歲後,為了改善失眠,她開始嘗試運動。今(2024)年64歲的她,養成天天運動的習慣。「一直坐著,我會很難受。」

50歲前,陳亦珍通常晚上11點上床睡覺,卻經常凌晨3點就醒來,再也無法入睡。朋友說可能是更年期到了,建議她看婦產科,吃點調整荷爾蒙的藥物。

求診時,陳亦珍問:「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醫師說:「運動,但很多人做不到,所以得靠藥物。」陳亦珍一聽,決心開始運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不過,陳亦珍不愛運動,小時候跑步,甚至會暈倒。該怎麼開始運動?自稱缺乏運動細胞的她,何以能成為一個樂於運動,而且喜歡騎單車、游泳、爬山、跑步的人?以下是她的5個祕訣:

1. 找到運動的強烈動機

40歲那年,陳亦珍因脊椎開刀,得復健一年。醫師叮囑她多運動,但當時她卻缺乏行動力。「雖然常常腰痠背痛,但總覺得沒什麼。」缺乏強烈的動機,加上工作忙碌,經常出差,陳亦珍並沒有認真運動。

直到50歲後,夜晚只能睡4小時甚至更少,飽受失眠困擾,對生活造成影響,陳亦珍才下定決心開始運動。

規律上重訓課,則是希望有一天,她可以扛起自己的單車。有一次,陳亦珍到西班牙騎朝聖之路。結果,她好挫折,因為有些地方須扛車,她卻扛不動。

回台灣後,她碰到台灣奧美共同創辦人莊淑芬。看到莊淑芬神采奕奕、行動靈活的模樣,陳亦珍忍不住問:「你怎麼讓自己看起來那麼利索?」莊淑芬告訴她:「要做重訓,我幫你介紹教練。」為了扛起自己的單車,陳亦珍開始認真上重訓課。

希望雨天也能運動,則是她學游泳的動機。陳亦珍家住木柵,木柵常下雨,雨勢大的時候,不適合戶外運動。這促使陳亦珍動了學一項室內運動的念頭,因此開始游泳。

因此,她建議,想養成運動習慣,得先問自己:「我的動機是什麼?」

2. 選擇感興趣的運動項目

剛開始下定決心運動時,陳亦珍曾經試過走路和跑步,但她都不適應。「我是扁平足,走路、跑步都覺得不舒服。」

正在煩惱該做什麼,她想起小時候住高雄左營,天天騎腳踏車上學。她想:「我可以騎腳踏車耶。」於是,她買了一部腳踏車,每個週末,她就在住家附近騎腳踏車。

後來,同事建議她騎遠一些,她反問:「不認識路,該怎麼騎?」同事說:「沿著河濱一直騎就好了。」於是,陳亦珍開始愈騎愈遠,從政大到公館、大稻埕、關渡……。

陳亦珍到馬祖旅遊,自行攜帶單車騎陡坡。

退休後才學會游泳的她,一開始也沒有直接學游泳,而是找了教練學立槳,打算先熟悉水性。

本來,她想報名團體班,結果對方一聽她60歲,不讓她報名。「遭遇年齡歧視,很挫折,我就去打聽一對一教學的教練。」後來,她找了一位教練和會游泳的朋友陪伴,開始玩立槳。「很好玩喔,我們先在碧潭試划,後來還去象鼻岩,教練還會拉我們,拼成花瓣形拍照。」

熟悉水性後,陳亦珍請臉書朋友推薦游泳教練,學了10堂課,加上勤於練習,終於學會游泳。「我說我只是想學會游泳,教練說蛙式最簡單,所以我就學蛙式。」

想學會一項運動,不一定要直接學,也可以先從其他好玩、相關的活動開始,更有機會成功。

3. 設定有數字的目標

「我是一個目標控。」有了強烈的動機和方向後,陳亦珍通常會訂立具體目標,以此驅策自己前行。例如,剛開始騎自行車時,她曾以日騎100公里為目標,並且規定自己回程不能搭捷運。「這樣就沒有回頭路了。」

達成日騎100公里的目標後,她又訂下一年騎4,000公里的目標,所以才安排出國騎單車的旅程。「在台灣沒有時間,假期出國騎車,一天騎100公里,10天就騎1,000公里了,比較容易達成目標。」

此外,她正在執行「每天深蹲100下,持續2,000日」的目標。剛開始到健身房練肌力時,深蹲10下都很困難,教練還會協助調整姿勢,才能正確練習和避免受傷。現在,邊看電視邊深蹲,對她而言輕而易舉。

陳亦珍(左二)和車友一起深蹲。

2020年,陳亦珍到紐西蘭騎單車。紐西蘭有許多步道;所以,除了騎車,旅程中也穿插了許多走步道的行程。結果,走不到2公里,她就投降了。陳亦珍心想:「這樣不行。」於是,她再度立下一年走20條步道的目標。

愛上運動後,陳亦珍也期許自己「每年學一項新的運動」。所以,她開始學騎馬,感受不同運動帶來的樂趣。

可量化的目標,能有效督促自己持續運動。

陳亦珍和女兒、女婿一家人騎馬。

4. 找朋友一起運動,一群人走得遠

運動時,自己有目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同伴同行,遇到挫折時,比較不容易放棄。

決心一年走20條步道後,陳亦珍請大學同學帶隊,又找了幾位和她一樣不擅長爬山的朋友,減輕「走太慢拖累隊伍」的心理壓力,組成登山隊。從一次走2公里開始練習,現在的她,已經進步到一天能走12公里。

陳亦珍(右)和友人一起到挪威爬冰山。

談到如何克服扁平足引起的走路疼痛,陳亦珍說,自己也曾訂製專用鞋墊,但她發現效果不大。「還是多走比較有效。走久了,腳還是會痛,可是沒關係,可以慢慢走。」

5. 設定優先順序,把運動當成必做事項

養成運動習慣後,即使已退休,自由時間變多,陳亦珍仍照表操課,像上班一樣,安排一週7天的運動行程,週一上瑜珈、週二練重訓、週三去游泳或在家超慢跑、週四去騎馬、週五去爬山。到了週六、週日,她則騎著自行車到處跑。

「如果沒有把運動的優先順序排出來,就會發現很難規律執行。」有一次,陳亦珍到外地聽演講,朋友約她晚上吃晚餐,她說自己晚上要運動,沒辦法參加。她認為,讓自己有紀律,是規律運動的重要原則。

小時候,陳亦珍曾經是個不愛運動、跑步會昏倒的人。從小就認識她的人,看到她現在的轉變,總是驚訝不已。也常有朋友認為陳亦珍單車騎得很好,但她知道那是她花了10年一點一滴練習得來的。「我不是那種運動細胞很好的人,我是笨鳥慢飛,靠意志力持續練習。」

陳亦珍說,運動後,自己的大腿和小腿都很粗,但她不在意。「這可以保命欸,總比肌少症好,我立志要過有『肌』生活!」中高齡常見的膝蓋痛,也沒找上她。動機強烈、目標明確,加上從感興趣的項目開始,你也可以愛上運動。(相關閱讀:打造可以用到100歲的結實膝蓋!3種基本訓練,適合曾膝蓋痛的熟齡族

加入50+好好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