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滿6個月嬰兒,不需額外補充水分
奇美醫院小兒科王信驊醫師表示,嬰兒到底需不需要喝水?首先要了解腎臟系統的發育狀況,腎臟有很多生理功能,包括調節水分、電解質、排出體內代謝產物等,腎臟的發育分兩部分:腎元數目的增加以及腎臟功能的成熟,媽媽大約在懷孕36週,胎兒腎元數量已經足夠,但功能方面,必須到寶寶1歲左右,才能接近成人的成熟度,寶寶是否需要喝水,取決於這幾個條件。
寶寶腎臟成熟度大約到1歲才會接近大人,這表示1歲以下功能仍未發展完成,調節生理機能的功能較差,尤其出生未滿6個月的嬰兒,腎臟功能更不成熟,除了喝奶之外,不適合額外補充水分;此外,配方奶的含水比率約有85%,母奶含水率更高達90%,所以不管喝母奶或配方奶,所獲取的水分已經很充足。
6個月到1歲,兩餐間最多給50C.C.
出生6個月以後,到底每天需要額外喝多少水,就要看個別狀況,一般計算的概念是出生6個月以下,每1公斤體重,每天需120~150C.C.的水分,這樣的量從喝奶中可獲得。
6個月到1歲,有人是以每公斤體重每天攝取100~120C.C.水分來算,不過寶寶4~6個月已經開始吃副食品,有些副食品像是果泥、粥等等都含有水分,家長比較難計算,建議兩餐之間,每公斤體重最多補充20~50C.C.的水就夠了。
1歲以後的寶寶腎功能更成熟,活動量較大,可以較積極補充水分,加上寶寶已經較會表達,口渴時會主動要水喝,家長不需太過擔心。
寶寶喝的水,煮沸較安心
寶寶喝的水一定要煮沸嗎?台灣地區自來水檢測做得不錯,大多只要煮沸或者再經過簡單過濾就可以安心喝,如果要用礦泉水,一樣煮沸較保險。有些家長想給寶寶最乾淨的水(類似蒸餾水),所以會經過過濾,可以適度過濾,但要注意過濾得太過度,反而無法攝取到水中的礦物質。
6個月寶寶可以嘗試練習杯餵
什麼階段要換杯餵?要看寶寶發育狀況,家長不要太刻意或過度緊張,手部肌肉要發育到抓和握能夠協調,大約在出生6個月以後,所以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嘗試使用杯餵,但會因人而異,因為孩子發展狀況有一兩個月的差距,通常6、7個月抓握部分開始慢慢穩定,快1歲時手眼協調發育到一定程度,會更加穩定。美國醫學會建議不用太早,當然太晚也不好,大概在1歲至1歲半,最晚不要超過1歲半,太晚練習,手部肌肉發展及身體協調方面有可能受影響。
有這些狀況不能喝水
6個月以下不需額外喝水,6個月到1歲以及1歲以上寶寶,則依個別狀況適度補充水分。其他要注意某些時間點盡量別給1歲以下的寶寶喝水,包括飯前和用餐時,寶寶胃容量較小,飯前即使只喝20、30C.C.,也會影響食慾甚至消化;如果寶寶仍以奶為主食,不要在吃奶時額外給水。
此外,若器官方面有先天問題,也可能要避免額外補水,例如出生被診斷腎臟機能有問題,不能喝太多水,或先天性心臟病或肝方面有異常等,這些本身生理循環代謝方面有問題的寶寶,攝取水分的原則須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有所限制及調整。
寶寶是否口渴?家長要觀察的重點
1歲以上寶寶表達沒問題,未滿1歲的寶寶,家長想知道寶寶是否口渴甚至缺水,可觀察幾個重點:
*嘴乾,有舔嘴唇的動作;口腔黏膜較乾燥;四肢皮膚摸起來彈性變差。
*若水分大量流失,哭時沒什麼眼淚;或尿量明顯減少,原本一天換5、6次尿布,現在卻只有1、2次;或尿布重量明顯變輕。
*體重變輕,表示缺水可能已有一段時間。
*活力變差也是觀察重點,也要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缺水嚴重時,眼窩可能凹陷,前囟門也可能比較凹。
夏天天氣熱容易流汗,家長更要多觀察寶寶是否缺水。萬一有脫水情形,建議盡快給醫生評估是否額外補充電解質或經由靜脈點滴方式補充。發燒造成的脫水,更要密切觀察,6個月以下嬰兒發燒最好盡快看醫生,必要時應住院治療。寶寶發燒,家長可能會給運動飲料,這比較擔心的是含糖量高,1歲以下寶寶可參考醫學會建議,在藥局購買醫療用的電解質液,在離子濃度、滲透壓、糖分濃度部分都做過調整。萬一半夜無法取得,不得已要使用運動飲料,應加水對半做稀釋。
寶寶喝太多水,小心水中毒
1歲以內,尤其6個月以下嬰兒腎臟調節機制較差,給太多的水可能來不及排出,導致鈉離子濃度被過度稀釋,造成水中毒現象,發生時寶寶容易有嗜睡、不安、嘔吐、厭食等症狀,更嚴重可能昏迷。此外,也不要一次喝太多,寶寶大一點雖然腎臟功能較成熟,但因為胃容量有限,一次攝取過多會腹脹不舒服,較大的孩子會表達,只需按照他的生理需求補充,大多不會有問題。寶寶每天所需水分,一部分從食物中獲得,家長很難硬是依照公式來計算,最重要還是多觀察,了解各階段寶寶的需求,並注意是否出現缺水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