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現金支付是全球共同的目標,台灣政府希望在2025年,全台行動支付普及率可以達到9成。以亞太區來說,目前的電子支付滲透率只佔了45%,連一半都還不到,Visa亞太區總裁柯如龍(Chris Clark)認為,我們現在正邁入第四次支付革命,仍有龐大的商機等待被挖掘。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在各類行動、電子支付產品的爆發下,信用卡將變成明日黃花,Visa當然也意識到了趨勢所在,多管齊下的優化支付體驗,QC Code、感應支付都是Visa在台灣推動行動支付的重要關鍵。
感應式消費過半,無現金未來不一定要靠App?
根據金管會數據,去年台灣非現金支付比例僅有38%,離2020年52%的政策目標仍有一段距離。Pi拍錢包營運長韓昆舉就認為,無現金社會不一定要仰賴App為主的支付型態,台灣人非常習慣卡片支付,「卡片也還是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政府有政策目標,但不必然是QR Code型態的。」
Visa在2005年在台灣推出感應交易,從官方數據看來,目前感應式的商戶數普及率已達到62%,僅次於澳洲(91%)位居亞太地區第二,Visa感應交易筆數滲透率,台灣市場也有55%的成績,以線下實體商店消費來說,已經有超過一半的Visa交易是使用感應式卡片或是行動支付,感應支付型態在台灣已經有相當的基礎。
Visa亞太區總裁柯如龍(Chris Clark)認為,卡片支付的優勢在於不會有使用摩擦,不需要任何App,只要一張卡片隨時可以使用。台灣Visa總經理麻少華先前受訪時也曾表示,台灣感應式支付發展能夠成功,主要是因為採用國際化共通的EMV支付標準,讓消費者和商家在世界各地能夠安全、快速、大規模地使用電子化支付。
Visa推動行動支付引擎:共通QR Code標準
行動支付大致可分成「NFC」感應和「QR Code」掃碼兩大類,雖然以Apple Pay為首的NFC感應支付很方便,但以台灣的消費場景來說,仍有許多地方不適合裝設感應式刷卡機。
台灣QR Code掃碼支付業者眾多,面對五花八門的支付工具,讓消費者眼花撩亂,商家也不見得每一種都會串接,像是街口支付、歐付寶、LINE Pay、Pi拍錢包等業者,都採用自家的掃碼系統,彼此之間是不互通的,商家收銀檯上就必須擺上多個不同的QR Code牌子。
共通性絕對是QR Code掃碼支付普及的一大關鍵,因此,萬事達卡、Visa、銀聯卡、JCB、AE等國際信用卡組織,共同發起發起了一個共通QR Code標準「EMV QR Code」,就算店家和用戶使用不同款支付App,只要是導入共通QR Code標準,就能互相支援使用。
對消費者來說,使用QR Code支付不用負擔額外軟硬體成本,就能支援行動支付;對行動支付業者來說,導入共通QR code的好處在於不用單打獨鬥,以降低和商家洽談的不便和成本。
Visa從去年開始,積極在台灣市場推動EMV國際標準的QR Code掃碼支付應用,也成為Visa在台灣推動無現金支付的第二顆重要引擎。
目前台灣Pay就是採用與Visa合作的EMV QR code;永豐銀行則是與萬事達卡合作,在自家支付App「fun錢包」導入共通QR Code。不過對於街口支付、LINE Pay這些規模較大的業者來說,目前採用共通QR code標準的誘因可能不大,過去Visa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曾表示,EMV QR Code是全球通用標準、可同時支援國內外商店交易,只要共通QR code的基礎商戶逐漸變多,會吸引更多業者加入。
Visa亞太區總裁柯如龍:我們正邁入第四次支付革命
在第15屆Visa亞太資安高峰會上,Visa亞太區總裁柯如龍(Chris Clark)認為,我們正在逐步邁入第四次支付革命,將由AI、IOT、量子運算等科技,從根本改變支付行業。
「數據、數據、數據」就是第四次支付革命最核心的關鍵,柯如龍在演講中一連說了三次,因為交易行動化、數位化的現在,說白了,其實都是資料在多方之間相互交換,「數據可以加強用戶體驗,可以做到更個人化,支付也會滲透到每一個設備當中。」
Visa可以讓發卡行開發App,讓持卡人決定開啟或關閉某些信用卡功能。像是沒有網購習慣的人,就可以將線上交易功能關閉;沒有海外消費需求的持卡人,也可以關閉海外交易功能等等,持卡人依據自己的消費習性,對於信用卡的收全開放有更大的控制程度,就能降低遭到盜刷的風險,「Visa一直以來都是開放的體系,全球都是互通的,我們要做負責任的創新,保護安全與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