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不滿足別人,我就會被拋棄」童年創傷,如何讓我們養成討好習慣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2020年05月06日08:04 • 發布於 2020年05月05日09:30 • 貓心—龔佑霖

人際界線,一直是我們能不能在這個社會中,找到自己定位的重要關鍵。當我們的人際界線清楚時,我們便能勇敢地說不,同時對於可以協助的事情展開協助;不好的人際界線,可能會讓我們接了許多自己不想做的案子,只因為我們害怕失去這個互動對象,所以極盡討好之能,透過委曲求全的方式,保留眼前的這段關係。

而焦慮依附傾向越高的人,就越容易有界限模糊的問題:他們很容易為了受人喜歡,而接下許多不屬於自己的任務;同時,他們在與人互動時,也常常會很急躁,內心缺乏的安全感,讓他們不得不急著確認關係、要求對方對關係的一再保證,使得自己在人際交流間甚感疲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圖片|來源

界線不明確的童年生活

當我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有一些父母,是這樣對待孩子的:孩子在親戚聚會時,被當作玩具一樣,一個接著一個的在親戚之間傳遞著:「好可愛喔!」「你真乖!」一旦孩子哭了出來,或是抗拒被擁抱,親戚們或許就會說:「這孩子還真難帶。」「怎麼可以這樣就哭出來?」從剛出生開始,我們似乎就對我們的身體沒有主控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到了兩、三歲的時候,孩子開始想要對自己的玩具有所掌控,但有些父母卻不顧孩子的抗議,隨便收拾孩子的玩具:「吃飯了,不可以再玩了!」然後就把孩子的玩具給沒收,讓他們對自己的東西也缺少了掌控權;又或者有了新生的弟弟妹妹,或是親戚的小孩來家裡時,如果不把玩具借給他們玩,爸爸媽媽總會說:「你很小氣」、「借別人玩一下又不會怎麼樣」、「做哥哥的應該要讓弟弟妹妹才對」等等,我們依然沒辦法劃清自己和他人的界線。

等到再長大一點,開始聽得懂大人說話了,大人可能安排孩子去上一些才藝課,若是問大人說,為什麼要學這些,往往得到的答案會是:「你長大就會明白了」、「你去學,以後對你有幫助」、「爸爸花這麼多錢,就是希望你的未來比別人更好,你不去上課,爸爸會很心痛」,日常生活中,似乎只能遵照大人的規範來走,你只能聽從大人的規劃,卻仍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甚至有一些大人,很愛開這樣的玩笑,像是我爸爸以前就很愛說:「怎麼辦,爸爸忘了帶錢包,不然你留下來幫老闆洗碗好了。」這種玩笑,在大人的嘴裡或許只是想看小孩緊張的樣子,卻不知道孩子感受到的是有可能被拋棄的線索;或者是大人一生氣起來,就威脅要把孩子丟掉:「你在捷運上哭哭啼啼的話,我就不要你這個小孩了。」

而上面的種種經歷,都會讓孩子形塑出這樣的自我基模(self-schema,一個人對自己與對世界的認知):感到自己很無能、自己是沒有主控權的、自己隨時會被拋棄。

無法劃清界線的緣由

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學到了,拒絕別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會讓別人很受傷,自己應該要照著別人的話去做,才是一個乖寶寶。

所以當孩子長大了之後,他們也變得很難跟別人劃清界線:「如果今天我不幫她寫作業,我好像就不是一個乖孩子」、「組員最近都很忙,所以這些報告我不承擔下來的話,我會很有罪惡感」這些緣由,正是小時候要拒絕別人時,都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所導致的,好像你只要拒絕別人,別人就會受到傷害,而你則是罪魁禍首,於是乎,你就變得很難拒絕別人。

這些孩子,特別容易受到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人所吸引,周遭的朋友,可能都是會揩油的人,因為只有當他們能夠滿足別人的需要時,他們才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被需要的,所以常常會耗盡心力幫別人完成別人的事情,在戀愛中,也很容易花上過多的時間來陪伴伴侶,一方面是覺得不幫助對方就會有罪惡感,另一方面則是「擔心自己如果不幫助其他人,那麼就會被對方拋棄」。

正因為小時候父母的態度,形塑了他們的自我基模,讓他們總是擔心會被別人拋棄,所以當他們被指控做錯事、惹到別人生氣、感到別人對自己不耐煩時,內心的焦慮感就會大大的提升,然後用盡方法跟對方道歉,告訴對方會照著對方的意思做,而忽略掉了自己到底有沒有必要跟這個人相處下去,自己的人際界線又在哪裡。

找尋一條不必討好對方的路

那麼,這些孩子到底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找到一群能給你安全感的人,他們不會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威脅你,不會動不動就讓你感覺到要被拋棄了,在你跳出來要幫忙做事情的時候,他們也會主動說他們會一起分擔,在你實在忙不來,而尋求他們協助時,他們會很樂意給予你幫助。

這一群人,確確實實存在這個世界上,但為什麼那些焦慮的人們看不見呢?因為過去的成長背景,讓他們把重心都擺在那些需要他們去討好的人身上了,他們沒有辦法清楚地劃清界線,告訴對方說「我今天只能幫你到這裡」、「我可以給你支持,但你還是得盡力去完成你自己的事情」,而不再需要把對方的事情搶過來做、不再需要擔心不幫忙對方就會被拋棄。

當你看清了,哪一些人能夠尊重你的界線,能夠讓你不必再透過舊有的生活習慣來做事情時,你的自我基模就有可能被調整:「雖然有時候我還是很擔心不幫別人做事,別人會討厭我,但也有些人會尊重我的界線,並不是每個人都只想從我身上謀取利益。」

練習看清楚自己的界限在哪裡,儘管一開始拒絕別人時,或許還是會讓你有些罪惡感,但那也沒關係,因為一開始拒絕別人的方式,本來就會很拙劣,慢慢地,你會學到更好的方式來劃開彼此之間的界線。同時,你需要清楚地知道,還有一些人,是你不需要你特別去討好他們,他們就能如實接受你的人。

去找尋能夠尊重你自我界線的人當朋友吧,別再陷入「不幫忙,就會被拋棄」的泥沼中了。

延伸閱讀:

「找個伴侶不如養隻寵物」你不信任人,可能和童年經驗有關

「找個伴侶不如養隻寵物」你不信任人,可能和童年經驗有關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