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高燒有瘀斑 1歲女童染腦膜炎不治

中華日報
更新於 19小時前 • 發布於 19小時前

醫師林亭妤說,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好發於嬰幼兒,致死率高達4成。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名1歲女童出現感冒及發燒症狀至診所就醫,服藥後症狀改善;9天後又出現輕微發燒,第12天因發燒、嘔吐症狀再次就醫,由於症狀未改善當晚至大醫院急診,隔天出現躁動不安及瘀斑等情形,轉至加護病房治療,仍因病情惡化不治。後來查出是「B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造成。

郭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林亭妤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之侵襲性感染,致死率可高達4成。腦膜炎雙球菌根據莢膜多醣的化學組成及抗原性,目前至少可分為13個血清群,其中6種(A、B、C、W、X、Y)易造成流行;在歐美國家及台灣超過80%的侵襲性感染均由B型所引起,某些國家如非洲則以A或W為主。台灣每年約有10~20人感染,全年齡層均可能感染,尤其好發於嬰幼兒;以及密集生活型態,如軍營、住宿學生等。

她說,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者或帶菌者之喉嚨及鼻腔分泌物或飛沫傳染,常見症狀有發燒、劇烈頭痛、惡心、嘔吐、頸部僵直、畏光,以及神經學症狀如精神錯亂(譫妄),約75%的腦膜炎個案可在血液中分離出此細菌。即使給予合適抗生素治療,致死率仍有10~15%;另外,約有5~20%的個案未經腦脊髓膜炎症狀,直接進展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症,出現猛爆性紫斑、休克、急性腎上腺出血及多重器官衰竭等。1歲以下的嬰兒臨床症狀不典型亦不易察覺,常只有發燒、嘔吐,還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哭叫、不易餵食等症狀,另有囟門突出的情形,臨床上不易診斷。疫苗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預防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方法,考量本土流行,建議以B型疫苗為優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