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號召空拍攝影師接棒下一位齊柏林 拍出島嶼的美麗與哀愁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於 08月20日05:58 • 發布於 08月20日05:58 •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蕭紫菡 報導

昨天(8月19日)是「世界攝影日」,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特別號召百人手持攝影機、照相機響應,正式啟動第一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得獎作品將安排在淡水「齊空間」及「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巡迴展出,並有機會收錄於全台唯一空中影像資料庫「iTaiwan8」,為台灣的環境教育及研究貢獻寶貴資源。

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歐晋德表示, 希望透過攝影獎,凝聚更多空拍攝影愛好者,以靜態攝影持續記錄台灣的地景與生態。照片提供: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彭啟明:期待更多空拍影像,提供解決環保問題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齊柏林導演曾以25年、2500小時的飛行、數十萬張底片與數位影像,為台灣地理地貌及生態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與影像,不只記錄了台灣的美,也記錄了台灣的殤。這些年,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延續了齊柏林導演的志業,並為「尋找下一個齊柏林」持續努力。自2021年起至今,已與新北市政府合辦了三屆《齊柏林環境紀錄獎》,獎勵了許多紀錄片工作者。

而除了紀錄片,齊柏林更喜歡的是空拍攝影,他曾說:「比起導演,我更喜歡被稱為『空中攝影師』。」空拍是齊柏林導演拍攝的熱情與初衷,因此,本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即號召空拍攝影愛好者一起參與,加入記錄台灣土地的行列,讓台灣的地景故事,能不斷地流傳、接棒下去。

記者會上,行政院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齊柏林是他多年好友,回想起齊柏林當初投入拍攝紀錄片《看見台灣》時,還一度因擔心資金不足,包場請200人觀賞,沒想到後來紀錄片一炮而紅,更沒想到後來聽問他在拍攝第二部《看見台灣》,不久即聽聞他遭遇不幸,實在感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也提到,自己以環境部長身份第一次到立院備詢時,還曾有立委特別以《看見台灣》,詢問他如何改善台灣土地的環境問題?而他當上部長後,也積極以行動回應齊柏林關懷環境的初衷,以台灣的垃圾問題為例,環境部現在運用無人機和AI平台掌握垃圾山量體,目前裸露垃圾堆置掩埋場已由53場下降為48場,84萬噸裸露垃圾暫置量也在減少中,預計3年可以全部處理完。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期待未來有更多人把台灣的「哀愁」拍出來,讓環境部有機會投入解決。攝影:蕭紫菡

因此,彭啓明表示,「齊柏林從空中拍攝的照片和影片讓我們看見台灣最嚴峻的環境問題,全球都面臨氣侯變遷的挑戰,環境永續是我身在環境部的重要任務,台灣需要更多空拍攝影師用影像長期記錄,創造改變的力量,守護環境。」因此,這個攝影獎,除了台灣的美,他期待未來有更多人把台灣的「哀愁」拍出來,讓環境部有機會投入解決、提升大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也讓每個人一同檢視,自己也否也是垃圾山的貢獻者?進而從源頭減少垃圾量。

開放自然、人文及地景三大主題,40個點位紀錄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歐晋德表示,齊柏林導演的作品讓我們重新認識這片土地,「他的空拍影像,展示台灣的自然美景,更激發全民及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希望透過攝影獎,凝聚更多空拍攝影愛好者,以靜態攝影持續記錄台灣的地景與生態。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則提到,至今已連辦三屆的齊柏林環境紀錄獎,成功激勵許多紀錄片工作者投身環境紀錄;而今年啟動的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則以靜態空拍攝影為主,涵蓋自然、人文及地景三大主題,其中的地景紀實有標註40個點位,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地景紀錄的行列,建立完整的台灣地景變遷紀錄。

第一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正式啟動,特別於「世界攝影日」號召百人手持攝影機、照相機響應。照片提供: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本次攝影獎,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為擴大影響力,特別與「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及長期的公益夥伴「全家便利商店」共同推動,期待吸引更多空拍攝影師參與,喚起更多社會力量,關注環保議題。參賽者可選擇參與自然映像、人文紀實、地景紀實各類主題,每類最多提交10件作品,同作品不可重複投件。徵件期限從即日起至10月25日,屆時將根據參賽作品的創意、攝影品質及攝影內容的真實性,先在11月下旬公告入圍作品,12月下旬公告得獎作品,得獎者可獲最高8萬元的獎金,並將在12月27日齊柏林60歲冥誕當天舉辦頒獎典禮。

齊柏林導演曾說過:「環境記錄工作的意義不僅是單純記錄土地的景色、樣貌,還能進一步去觀察和警戒環境災難。」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希望透過本次的空拍攝影獎,為台灣地景變遷留下歷史紀錄,讓更多的優秀空拍作品被看見,更希望藉此喚起更多人對於台灣土地關懷的認同與行動。

參考資料

- 第一屆《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報名辧法及獎項內容詳見:2024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 (chipolin.org)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