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台灣的缺工狀況愈來愈嚴重,許多公司都開始注重雇主品牌以示區隔。但其實雇主品牌要做之前,還有兩件事必須先做。
一位UX設計師在跨國會議前,特別上內網查詢同仁名字的正確發音;一位工程師聊著台灣辦公室和在矽谷工作的感受差不多;一位專案經歷描述公司如何全額補助她全家從馬來西亞搬來台灣。
這幾位都是Google台灣的員工,是Google為了招募而特別錄製的內容,目的是為了經營雇主品牌。因為Google台灣在2017年併購宏達電之後,員工數在3年間翻倍成長,今年6月剛在板橋開幕的13層大樓可容納千人,是美國以外最大的硬體工程研發中心,目前還是有超過150個職缺。但是,人才並不容易找。
核爆級的人才爭奪戰
6月底失業率創下24個月來最低的3.39%。104人力銀行職缺數再攀歷史新高來到110.6萬,人才招募天數從45.5天提升到47.7天。過去IT人才多被半導體吸走,隨著AI旋風讓多家國際大廠加碼投資台灣,人力資本市場公司執行長晉麗明(前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預測,預計將形成人才的「核爆級爭奪戰」。
「科技帶來的改變和機會,讓有才能的人會願意跳出來挑戰大公司,跟自己有同樣價值觀的人才一起打拼,這就是為什麼Google也需要做雇主品牌,」國際人才平台Cake(原CakeResume)營運長謝威秤觀察。除了技術人才,所有的公司也在找未來的商務人才,搶的幾乎都是同一批儲備幹部。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過去大部分企業都只會提供招募職缺和公司基本訊息,但這2年有愈來愈多企業開始強調企業文化、員工口碑行銷、針對特定求職者做更明確的願景溝通,比例成長幅度高達50%,因為後者的履歷數量可以是前者的4倍。
要做雇主品牌,先搞清楚自己的EVP
不過,建立雇主品牌就只是加強溝通嗎?
其實更重要的第一步是:先明確你的員工價值主張(EVP,employee value proposition)。這是一家企業最吸引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從獎酬福利到企業文化,甚至社會貢獻,最好是能呼應企業本身的品牌。
例如,蘋果的雇主品牌Be You(做你自己)就延伸蘋果著名的Think Different(非同凡想)企業品牌,而Nike的Move the World(撼動世界)則呼應它的Just Do It精神。
在設定EVP的過程中,務必要先了解市場情況,尤其是你的目標求職人群以及跟競爭對手。根據國際調研機構Randstad針對全球6,000多家公司17萬人做的雇主品牌調查發現,員工會選擇一家公司的前5大原因,分別是薪資和福利、生活工作平衡、工作保障、工作氛圍、公平性。在台灣,薪酬福利對求職者來說更是凸出,比第2個條件的重要性高出數倍。
例如,一位科技業人資長注意到公司離職率偏高,進一步發現原來是整體薪酬太低,因此他們做雇主品牌的第一步反而是先做市場薪酬對標。但也有愈來愈多求職者看重工作彈性、管理方式和職涯發展。有的小公司雖然薪水只有市場的平均值,但是送員工去國外歷練、提供員工子女教育補助、週休三日等,都可以是企業吸引人才的EVP特色。
「整理EVP要先誠實面對自己,有些事要有資源才能做以及對外說明,比如說遠距的管理成本很高,公司真的有辦法去撐起這個福利嗎?」Yourator營運長黃呈智觀察。有時候公司急著用創新福利吸引人才,結果在職員工沒有享受到反而覺得不公平。「對有些公司來說,或許把請假放得鬆一些,從一天放寬到一小時,或是不用補假,同仁反而會有感。」
內部員工先認同,再出門宣傳
在確立EVP的下一步是最重要的關鍵:了解EVP是否真實呈現公司的現況。
企業可以通過內部焦點訪談或是員工滿意度調查來做確認,必要時要先做出內部調整和溝通,或是重新再調整EVP。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在外努力招募,結果內部離職率居高不下,或是員工跳出來唱反調而造成負面效果,最近綠藤生機和女人迷的案例歷歷在目。
「品牌的品有3個口,代表做雇主品牌一定要注意到3類人怎麼說你的企業:你的員工、你的潛在員工,還有你的離職員工,」104人力銀行整合招募服務處總經理吳麗雪在104雇主品牌大賞頒獎典禮上提醒。
當員工都有一致理解與認同後,最後才是加強溝通,針對希望溝通的族群選擇相對應的管道。可以是招募網站優化、podcast或是影片製作、經營社群媒體、參加雇主品牌獎項、進行校園招募、贊助青年創業大賽、舉辦新聞發布會、投放廣告等。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