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少子化地方國小遭裁併 轉型長照空間重獲新生

大愛新聞
發布於 15小時前

根據教育部預估資料,未來16年,國小學生,平均每年會減少2.9萬人,而從103到112學年度,10年之間,已經有44所小學遭到裁併,少子化浪潮下,廢棄校地如何運用,成為各縣市的課題,雲林口湖國小青蚶分校,早期是地方人士,為了讓孩子就近上學,集資買地,向政府催生而成,對在地有重要的意義,三年前停辦後,學生改到兩公里外的口湖國小就讀,偏鄉社區頓失重心,日漸沒落,學校一度荒煙漫草,後來,由民間長照單位接手,把青蚶村長輩帶進校園照顧,也吸引鄰近的村落長者加入,打開不一樣的篇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上學要戴安全帽。」阿公叮嚀注意安全,王同學坐爸爸的機車,上學去。

民眾 王先生:「以前是到學校,我們(家)這裡 (離)青蚶分校, 差不多(走路)3分鐘,廢校之後 這3年, 3 、4年來都去口湖本校就讀,所以家長比較麻煩這樣。」

青蚶村501人,3分之1是65歲以上長者,包括王同學在內,4個小學生,是全村的寶貝,口湖國小青蚶分校,不敵少子化,2021年停辦,學校與社區緊密相連,廢校這件事,是地方共同的痛,見證校園從零到有,又看著它慢慢凋零。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口湖鄉青蚶村長 蔡明堂:「那時候(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土地也是別人捐的,捐不夠,我們村莊的人, 共同籌錢買一整塊(校地),然後把土地捐給縣政府(辦分校)。」

三千坪大的校區,任其荒廢,高齡社區只會跟著萎縮,這分擔憂,促使雲林家園關懷協會與地方政府合作,讓校園轉型為銀髮樂活園區。

學校再度出現笑聲,教室變成社區關懷據點,烘焙課、手作課,長輩好像回到學生時代。

民眾 郭女士:「我生了5個孩子, 5個(小時候)都在這讀書,學校現在改變, 現在換我們這些老人家,好像換我們來上課 來讀書 。」

另一邊是日照中心,照顧失能或失智者,提供沐浴服務及復能訓練.「阿媽加油,要(維持)有3分鐘喔。」

不到 30歲的黃婉婷,原本念的是資訊管理。

社工 黃婉婷:「我對長照領域有些興趣,剛好我們(吳)督導,鼓勵我說 要不要去念書,就是再進修(社工科系)這樣子。」

她口中的督導,是銀髮樂活園區的推手,土生土長的口湖人吳國良,他形容自己個性雞婆,23年前,跟太太主動去當送餐志工,一腳踏進長照領域。

雲林縣家園關懷協會總幹事 吳國良:「每天禮拜一到禮拜五, (這邊長輩)都是很踴躍自己來,我看到真的很感動。」

吳國良的太太 王金燕:「在外打拼的子女,他們也會比較放心,父母親有一個地方,來照顧他們的生活。」

據統計,從103到112學年度,10年之間,全台有44所公私立國小,遭到裁併,校地如何運用,成為不少縣市的共同課題,在口湖鄉青蚶村,消失的學校,換了一種面貌,重新出現,喚醒沉寂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