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別讓一句「好好讀書不要想那麼多」,省略掉聆聽孩子的聲音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4年08月08日09:52 • 夏惠汶

前陣子有位媽媽帶著要休學的孩子來找我。

這個當初成績可以上公立高中的孩子,為了念職校還鬧家庭革命,好不容易爸媽同意了,也如願進入第一志願科系就讀,結果現在卻要休學,父母難過也不解,我慢慢跟孩子聊天,問他為什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說國中參加技藝班的時候,深受台灣華裔設計師吳季剛影響,對時尚非常有興趣,因而選擇學服裝設計科。但是現在身在實習教室,只想趕快做完、趕快離開,沒有成就感。我再問他,現在對哪方面有興趣,他也說不上來。

別讓你的態度,澆熄了孩子的動力

許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頭熱尾冷」、「失去動力」、「沒了方向」的情況,這些問題往往是源自於家長。大人通常依概化的分類為孩子做安排,或者只有一句話「好好讀書不要想那麼多」,省略掉聆聽孩子的聲音,於是孩子也就不會有細緻的思維去理解自己的性向和意願,覺得沒有什麼不好也就順從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旦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喜歡、不想學了,或是失去動力,父母就緊張孩子三心二意或禁不起考驗,一道人生選擇練習題被簡化為Yes或No下決定。

我接著問那想休學的孩子,在學校這段期間,花最多時間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他說是參加公益活動,號召同學和學弟妹一起為不同年齡層和族群設計衣著,為特殊身型或行業需求服務,大夥一起完成任務,這也是目前他成就感的來源。

在團隊裡他自認是甘草型人物,「有我在,大家工作的氣氛比較好」。

我聽了向他點頭,然後告訴他,未來世界的領袖,一定是把最多的人兜在一起向前走、完成共同目標的人,而不是很厲害、壓過眾人的人,他在學校要學的,就是發揮他凝聚眾人成事的特質。他聽了沒有點頭,但眼神已經不一樣。

以開放彈性的態度陪伴孩子的學習

休學只是表相問題,解套之道是需要細緻的和孩子談一談,找到他的亮點和最感興趣的事,陪伴他去搜索還有什麼樣的領域、範圍與行業。這個世界需要各種不同能耐的人,不要小看了孩子從層層限制中摸索出路的本事,能不能透過開放對話、深刻釐清,理解小孩對人生的想法,幫助孩子看見不同、聽見自己的意向,這也是QBQ (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的教養智慧。

也有學餐飲的孩子,發現自己廚師夢的背後原來是明星夢,「覺得在電視上表演做菜很厲害」,後來學校引薦他轉到表演藝術學校。一旦孩子釐清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就會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看看孩子若迷上打電動,會停手嗎?一味責罵禁止有用嗎?如何移情於某項專業,就是父母和老師陪伴的功夫了。

那孩子後來決定不休學了,發現眼前有個新大陸,他的內在引擎又有了動力。

Photo:shutterstock

執行編輯:王穎勳、王信惠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點擊開啟shopee.tw/ka2zdco_o9 進來看看。
    2024年08月08日23:4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