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電價調漲、綠電興起!華城、士電、大同價量續漲,連王文洋都跟買重電股!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2月26日10:08 • 發布於 02月26日10:05 • 郭逸

在能源轉型不可逆的趨勢下,重電概念股同樣漲勢驚人,不讓AI概念股專美於前!華城(1519)、士電(1503)、大同(2371)等多家廠商,受惠於多國的基礎建設,吃下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千億元訂單,營收一片看好,此外,市場盛傳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長子、現任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搶買重電概念股之一的大同(2371),足見重電發展潛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年多前,高雄興達電廠開關場發生事故,導致台灣549萬戶大停電,民怨四起。這意味台灣的電力供應吃緊,若未妥善配電,類似303大停電的夢魘,可能再次發生,因此,台電一方面提出10年5645億元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另方面也在連年虧損下,醞釀調漲電費。此外,排碳量相對少的「綠電」,近年也在台灣蔚為風潮,極力追求太陽能、風力、水力等自然發電方式。種種環境因素,讓「電」不只生活中不可或缺,也讓重電概念股跳離「牛皮股」。

一年多前,高雄興達電廠開關場發生事故,導致台灣549萬戶大停電,民怨四起。取自台電

一年多前,高雄興達電廠開關場發生事故,導致台灣549萬戶大停電,民怨四起。取自台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股價暴增10倍,華城一鳴驚人

其中,重電雙雄華城(1519)、士電(1503)表現驚為天人,尤其是擅長生產變壓器、配電盤的華城,近一年股價走勢令人嘖嘖稱奇,去年初還只有50多元,2月23日、上週五收盤已經創下歷史新高的568元,暴增10倍以上,股價就像變了心的女友,回不去了!就連空軍想要進場做空,股價依然軋空,讓融券默默地認輸回補。

財報上也不難看出華城的亮眼表現,2023年前三季已經賺了5.6元,毛利率衝到30.7%,都是公司有史以來最佳表現,華城總經理許逸德在去年的法說會上提到,公司主要營收動能就是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而且外銷事業也有斬獲,搶得美國的基礎建設法案和削減通膨法案,在手訂單滿載、能見度看到2025年,甚至已經開始接2026年訂單,「目前看不到交期變短或是下滑的跡象。」

為了因應龐大需求,華城也增加三班制、產線優化、立體智慧倉儲等,持續擴大產能,因為全球持續能源轉型,電力設備供不應求,算是「奢侈的煩惱」。

擅長生產變壓器、配電盤的華城,近一年股價走勢令人嘖嘖稱奇。取自臉書@Fortune Electric 華城電機

擅長生產變壓器、配電盤的華城,近一年股價走勢令人嘖嘖稱奇。取自臉書@Fortune Electric 華城電機

變壓器領頭衝業績,士電接單不斷

士電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同樣受惠台灣和北美推進電力、電網基礎建設的需求,士電2023年前三季也賺了3.94元,已是歷史之最,而且上週公布今年元月稅後純益就高達4.23億元、年增率37%,EPS高達0.81元,業績嚇嚇叫。

2月23日收盤,不讓華城專美於前,股價最高來到179.5元,續創波段新高。士電的變壓器等重電設備外銷加拿大、東南亞及日本,銷量持續增長,重電事業可說是一枝獨秀,預期今年還會有兩位數成長。

士電總經理謝漢章在去年的法說會提到,士電要斥資10億元,在原有的湖口廠區加蓋新廠房,擴充大型變壓器產品線,預計今年底完工、明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可以增加25%,搭配越南、蘇州的工廠一同消化單量。

士電受惠台灣和北美推進電力、電網基礎建設的需求,2023年前三季也賺了3.94元,已是歷史之最。圖為士電2015年承製核三廠變壓器正式運轉。取自士電官網

士電受惠台灣和北美推進電力、電網基礎建設的需求,2023年前三季也賺了3.94元,已是歷史之最。圖為士電2015年承製核三廠變壓器正式運轉。取自士電官網

大同、中興電潛力十足,法人:重電概念股恆強

而受到王文洋青睞的大同,在手訂單也是突破百億元,持續推進變壓器、智慧電表、工業馬達等產品,而太陽能、儲能的新能源則持續拓展東南亞市場商機,去年也宣布攜手子公司福華電子(8085)與印尼供應商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目標是搶下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Nusantara)1GW指標型案場。

至於去年認列雲豹甲車弊案21億元損失的中興電(1513)力圖振作,光是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在手訂單就有近400億元,近三個月中興電搶下25個標案、總金額34.1億元,整體訂單能見度長達3年以上,是重電族群表現最佳的廠商,生產包括分散式電網系統、台電氣體絕緣開關(GIS),同時切入離岸風電升壓站的生意,預估金額約達48億元。

除此之外,輸配電的線纜也是關注焦點,包括合機(1618)、華榮(1608)、大山(1615)、宏泰(1612)以及華新(1605)等,都有獲得台電的電纜訂單,同樣表現不俗。

法人認為,華城、士電等多家機電廠往後幾年光是吃下台電的訂單,就如同吃下一顆定心丸,業績可望穩定成長,加上世界多國的基礎建設,都需要用到電力設備,預期相關廠商恆強,股價還有上衝的空間。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