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場賣的鱈魚真的是鱈魚嗎?從小吃到大的鱈魚,竟然很有可能是大比目魚!事實上真正的鱈魚非常稀少,我們在市場買到的可能是扁扁眼睛長同一邊的大比目魚居多。
整條大比目魚身長可以長到跟一個成年男性身高差不多,因此常見的販售方式是截切的魚排,但截切的切面如果沒特別注意,跟真的鱈魚排有點像,較難分辨,因此在2016年政府規定只有「鱈形目」的魚種才能標示「鱈」魚標示不明者最高可開罰400萬,所以鱈魚都重新更改文字,標示為「大比目魚」。
在這篇專欄中就由好食課營養師教你怎麼分辨大比目魚與鱈魚,還有分享大比目魚的營養價值!
如何分辨大比目魚與真正鱈魚
分辨關鍵一:認定標示
台灣在2016年法規設立後,只有屬於鱈形目的魚才能只標示鱈魚,其他都要標示俗名與真名。好食課有寫過一篇專欄和大家分享市面上鱈魚的種類:
營養師解析⟫油魚、多利魚、比目魚,如何辨別真假鱈魚?
專欄連結 ▶︎ https://views.learneating.com/nutrition/cod-classification/
屬於鱈形目鱈屬的鱈魚為大西洋鱈魚、太平洋鱈魚、格陵蘭鱈魚三種,還有阿拉斯加鱈魚等親戚才能叫做鱈魚,而約定俗成的「鱈魚」,如:鰈形目的大比目魚(又稱為扁魚)等,都需要標示真名,如:鱈魚(大比目魚),所以在購買時要先看標示,能了解是否吃到真正的鱈魚!
分辨關鍵二:認定價格
因為過度捕撈的問題,鱈魚的數量日漸稀少,目前市面上真的鱈魚相當罕見,而稀有的食材總是較昂貴,因此價格較大比目魚高上6倍多,在購買時,我們也可以參考價位來評估是否買到真的鱈魚。
分辨關鍵三:認定外觀與口感
仔細觀察「真鱈魚」與「非鱈魚」還是能分辨出差異,首先可以從切成魚排的方式來觀察,大比目魚大多是斜切,而真鱈魚則是常以輪切的方式販售;接著可以從烹調後的口感來區別,大比目魚肉質較鬆散,而真鱈魚肉質更為Q彈,這兩種方式可以辨別真偽鱈魚方法!
除此之外,不同的餐廳使用的魚排可能也不同,鐵板燒店的鱈魚大多是用大比目魚,便當店則是常用另一種相似的巴沙魚與蛇鯖類魚種,這三種不屬於鱈魚。速食店的鱈魚堡則是使用同屬鱈形目的鱈魚近親:阿拉斯加鱈魚,因此在法規上也可以說是「真」鱈魚。
大比目魚(扁鱈)有哪些營養呢?
雖然大比目魚不是真鱈魚,但其實大比目魚的營養價值也不比鱈魚差,以下是營養師統整的營養資料:
營養價值一:優良蛋白質
所有的魚類都是屬於優良蛋白質的來源,都含有人類所需的必需胺基酸,因此大比目魚也是可幫助我們補充蛋白質,作為增肌、修補傷口、幫助成長之用。
營養價值二:富含Omega-3脂肪酸
Omega-3是我們相對缺乏的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效果,以往認為鮪魚、鱈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的概念其實不太正確,真正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種為鮭魚、鯖魚、秋刀魚,但大比目魚卻也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一片市售大小(200克)的扁鱈就有1214毫克的DHA以及1642毫克的EPA,分別是鱈魚的6倍與20.5倍
營養價值三:富含礦物質
大比目魚的鎂、磷等礦物質也相當豐富,與同蛋白質量的肉類相比,鎂是每份肉類的2.6倍,磷則有2倍之多,分別可以滿足成人一天所需的4%與11%。
結尾:一週要吃幾次魚?
大多數民眾平常還是以家禽、家畜為主,較少吃魚的習慣,但營養師建議一週最少可以吃兩次以上的魚類,除了攝取更豐富的食物之外,也可補充平常較不易吃到的DHA、EPA,而每餐維持豆、魚、蛋、肉一掌心的份量大小,頻率提高,每週多吃幾次魚類也無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