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不應該存在的行星::LHS 3154b挑戰行星形成理論

明日科學
更新於 2023年12月11日01:31 • 發布於 2023年12月08日09:00 • 高 詩豪

在宇宙深處,天文學家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令人費解的現象,正如最近在一個冷暗的紅矮星周圍發現的超大行星「LHS 3154b」。這顆行星的質量超過地球13倍,卻圍繞著一顆質量僅為太陽九分之一的恆星運轉。這種發現讓天文學家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行星形成的理論。

紅矮星本身比太陽小得多,亮度也僅有太陽的百分之一。理論上,這樣的恆星應該不具備形成如此巨大行星所需的物質量。但LHS 3154b的存在,似乎打破了這一常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他們自主研發的居住區行星尋找器(Habitable Zone Planet Finder),首次捕捉到了這種冷暗星的光譜。該儀器能夠偵測到人眼不敏感的近紅外波長的光,也就是這些冷暗星發出的主要光譜。通過測量恆星的微小速度變化,研究團隊能夠檢測到環繞它的行星。

挑戰核聚集和引力不穩定理論

拖動滑塊可比較太陽與地球的大小差異,以及LHS 3154b與其宿主恆星的大小差異。(圖/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LHS 3154b的發現,挑戰了現有的兩種主要行星形成理論:「核聚集」和「引力不穩定」。核聚集理論認為,行星是通過塵埃顆粒聚集而成,然後逐漸吸引周圍的固體和氣體物質。但這需要大量的質量和物質,而像LHS 3154這樣的低質量恆星應該擁有相對低質量的行星形成盤,不足以支撐這樣的大行星形成。

引力不穩定理論,即直接崩潰形成行星的過程,也無法在沒有非常大質量盤的情況下解釋這種行星的形成。根據我們的電腦模擬,這樣的行星需要一個比通常觀察到的行星形成盤質量大至少10倍的盤。

這項研究不僅挑戰了我們對於行星形成的理解,也為探索生命在宇宙中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視角。了解如何在這些最常見的恆星周圍形成行星,有助於我們了解行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也能幫助天文學家們探索M型恆星是否有能力支持生命的存在。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ccBY4.0  

內圖來源: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ccBY4.0 

參考論文:
1.A Neptune-mass exoplanet in close orbit around a very low-mass star challenges formation modelsSCIENCE

延伸閱讀:

1.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微型寒星」竟擁有超重量級行星,顛覆星球形成理論!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