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台灣傳首例MIS-C…10歲童高燒休克 症狀、診斷要件一次看

CTWANT
更新於 2022年06月06日07:14 • 發布於 2022年06月06日07:14 • 陳頡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銘泰近日發文表示,有名10歲男童在4月底確診痊癒,在端午連假前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送加護病房緊急救治才撿回一命。「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之致病機轉至今不明,主要症狀包括出疹、低血壓、心肌功能受損等。

自2020年4月開始,世界各國專家發現,有一些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之後並將此病通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其致病機轉至今仍然不明。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7月底,累積有4,404位個案,其中有37位死亡(死亡率0.8%)。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據了解,這群兒科病人的表現是發燒合併有多系統的炎性症狀,症狀發生的時間點為感染新冠後的2.6週,症狀包含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等)、皮膚粘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瘤),另外也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甚至有超過1/3的病童會併發休克。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MIS-C的診斷要件如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0~19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且發燒超過3天

2.以下5項情形符合2項(含)以上:

皮疹、雙側非化膿性結膜炎或皮膚粘膜發炎表現(口腔、手、足)

低血壓或休克

心肌功能異常的表徵、心包膜炎、心瓣膜炎、冠狀動脈異常(包含超音波異常發現或troponin I/NT-proBNP上升)

凝血功能異常(PT/APTT 異常、D-dimer上升)

急性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腹痛)

炎性指標上升(ESR、CRP、procalcitonin)

沒有其他導致此炎性症狀的微生物因素,包含細菌性敗血症、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的毒性休克症候群

有COVID-19感染的證據(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或血清學陽性)或有陽性個案接觸史

針對MIS-C的治療,目前主要以「免疫球蛋白」注射為主,是否併用類固醇治療目前仍然沒有定論,因此目前各國的治療指引,都沒有將免疫球蛋白注射併用類固醇治療列入第一線,但建議可於免疫球蛋白治療後未改善、疾病嚴重度較高等情況下併用類固醇治療。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5
  • PANj 吉
    阿政府不是說「感冒病毒」沒什麼,擺爛=與病毒共存? 確診死多少年輕人了! 慢性病、過敏、遺傳性雞陰突變? 再掰啊。醫師專家學匠出來跪啊!
    2022年06月06日13:51
  • 建和
    新加坡每天才死1、兩個,你陳時中跟蘇貞昌怎麼還有臉不下台!你爸媽知道你們有這麼無恥嗎?現在要是國民黨執政,早就下台了,一堆綠媒跟綠腦蒼蠅人早就喊部長、院長下台了!就說綠毒上腦的人,沒有一個理性的吧!
    2022年06月06日13:10
  • Ren Yun
    現在只能看數字、看死亡數然後嘆氣而已 😮‍💨
    2022年06月06日08:39
  • 只如初見
    所以,群體免疫? 台灣的確診率預計會達10%左右 也就是染疫率大約20%~30% ( 戴不好口罩的數據終於出現了!) 歐美很多國家都是30%確診率,染疫率90%! 所以台灣與歐美都一樣 會群體免疫? (3個月?6個月?永久?) (一個是20~30%,一個是90%) 共存達到了目的? 還是你發現了沒有戴好口罩的百分率? 不是因為我們即將再也見不到 Omicron BA2 ?已很久再也見不到Delta ? 清零後還會看到Delta ? 以後還會看到Omicron ? 所以要共存? 共存可以獲取群體免疫? 所以要死亡無數,需要長新冠後遺症? 亂世群魔亂舞! 亂世妖言惑眾!
    2022年06月06日21:13
  • ❤️Athena 💫
    完全接種疫苗的青少年患者在實驗室確認 SARS-CoV-2 突破性感染後出現兩例 MIS-C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20602/Two-cases-of-MIS-C-after-laboratory-confirmed-SARS-CoV-2-breakthrough-infections-in-fully-vaccinated-adolescent-patients.aspx
    2022年06月07日04:1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