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千萬不要冷藏的十四種食物」影片,提到馬鈴薯、蘑菇、香蕉、番茄、麵包、花生醬、大蒜、黃瓜、蘋果、巧克力、洋蔥、瓜類水果、糖果、柑橘類水果不要放冰箱冷藏。但根據食物、食品的主管機關,也就是農業部、食藥署的公開資料,上述 14 種食物因不同情況而有不同的儲存方式,例如番茄、香蕉應該看是不是已經熟成,還沒熟的放室溫,已經熟的放冰箱延長保存;而麵包種類複雜,根據知名業者的建議,吐司、歐包等單純的麵包可以常溫,但加餡料或是組合了肉鬆、沙拉等其他食材的調理麵包,大多都應該放冰箱。由上述例子可見不同食物的情況不一,傳言不論差異、一概而論,是錯誤或易誤導的說法。
十四種食物不要放冰箱?
原始謠傳版本:
不宜冷藏的14種食物…..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MyGoPen上網查詢具有公信力的資料,以農業部、食藥署等主管機關的公開資料為準,整理相關資料如下表(可開啟連結網頁版):
(一)馬鈴薯可冷凍、不可冷藏 傳言說法易誤解
根據農糧署臉書「放對地方很重要 根莖類保存有訣竅」提到:
(1)馬鈴薯常溫保存時最好以報紙、紙袋包裝以避免光照,降低呼吸速率、減緩發芽。
(2)馬鈴薯也可以煮熟後放保鮮袋、保鮮盒冷凍,方便後續料理。
(3)馬鈴薯放在冷藏環境,易因潮濕變質影響口感,建議不要冷藏保存。
傳言說「馬鈴薯不可以放冰箱」、「冷藏會口感變差、失去營養」,傳言說法沒有提到其實「冷凍」可以、冷藏不可以等詳細情況,傳言說法易生誤導。
(三、四)香蕉、番茄依成熟度 放室溫或冰箱
傳言提到「香蕉不能放冰箱因為會加速腐爛的速度」,「低溫會使番茄的紋理和味道發生改變」。但根據農業部的資料,香蕉、番茄應依成熟與否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還沒成熟的可放室溫、而已經成熟的可以放冰箱增加保存期限,傳言說香蕉、番茄不能放冰箱是錯誤資訊。
(五)麵包種類太多 應依不同情況儲存
市售麵包種類繁多,餡料、抹醬等其他添加的食材差異極大,若以吳寶春「麥方」(音同胖)店的網站介紹,以「新臺風麵包」的類別為例,肉鬆麵包、三星蔥起司麵包、魯邦肉鬆麵包、魯邦蔥麵包等品項的保存期限為「冷藏 2 天」,但其他品項則有的是「常溫」,有的是「常溫 1 天、冷藏 2 天」,可見不同麵包差異極大,傳言說「放冰箱會讓麵包變乾,吸收異味 」,卻未考慮麵包可區分為「吐司、不帶餡料的麵包」、「可頌、千層」、「含餡料麵包」,以及三明治、沙拉麵包的「調理麵包」等等,臺灣高溫、高濕,尤其夏天非常炎熱,一般麵包當天吃可以只放常溫、當天吃不完就要放冰箱,而調理麵包則因食材複雜、保存期限最短,買了沒有當場吃就應該放冰箱。由上述資料可知麵包各類別情況差異極大、傳言說法錯誤。
2023 年 8 月桃園中壢發生造成 500 多人通報的法國麵包食物中毒事件,其中 3 件食品檢體驗出「沙門氏桿菌」,當時食藥署曾提醒,沙門氏桿菌常出現在「蛋類、乳品、肉類」,其中像是生菜沙拉用到的「蛋黃醬」,因為製作時未經加熱處理,作業流程要特別注意、防止交叉污染,且稽查人員也發現該攤商食材備製場所的冰箱溫度不足,蛋黃醬也是在家製作完成後常溫送至到攤位等諸多缺失違規。由上述重大食安事件可知,調理麵包食材多樣、複雜,並非像傳言所說,不論差異、通通都不放冷藏,傳言說法錯誤。
(七)整顆、剝瓣、切碎的大蒜儲存方式都不同
傳言提到「容易導致大蒜發芽變質和發芽」,但根據農糧署臉書「國產蒜 正港讚 辨別、挑選、保存,一次報你知」提到:
(1)整顆:懸掛陰涼通風處
(2)剝瓣:曝曬後裝罐冷藏
(3)切碎:放保鮮袋冷凍
傳言提到的應是指「整顆」大蒜,而不包括剝瓣、切碎的情況,傳言說法並未區分細節、易生誤導。
(十一)整顆洋蔥放室溫 切丁、切絲後放冰箱
同樣根據上述農糧署臉書「放對地方很重要 根莖類保存有訣竅」,其中也提到洋蔥:
(1)整顆洋蔥可裝入網袋中懸掛
(2)可洗淨去皮後切丁或切絲,放入保鮮盒、保鮮袋中冷藏,盡量於3天內食用完畢
但根據農業部臉書「洋蔥7個小知識」,提到:
(1)放置於陰涼乾燥且通風處或冷藏
(2)如果已經發芽或變軟,內部可能發霉或腐爛建議勿食。
但農業部官網食農教育中,提到洋蔥應放置「陰涼乾燥通風處,避免冷藏」,但依據該篇的圖卡,所顯示的是「整顆」洋蔥,並非切丁或切絲,與上述前二個資料來源並不衝突,所以傳言說法應是指「整顆」洋蔥不要放冷藏,但未分別「切丁、切絲」等不同情況,傳言說法易誤導。
(十二)瓜類水果
傳言提到瓜類水果「不要切開後放進冰箱,切開易滋生細菌、流失水分」,但以農業部的食農教育平台的西瓜資料為例:
(1)整顆未切:通風陰涼處
(2)延長保存:整顆放冰箱可保存 2 到 3 周,但每 1 到 2 天要替它翻面,以維持整顆甜度ㄧ致
(3)切開後:以保鮮膜包住切口放冰箱
也就是說,不管是「整顆」或是「切開」的西瓜都可以放冰箱,每次要吃多少就切多少,剩餘已切開的西瓜要以保鮮膜包住切面,傳言瓜類水果不要冷藏是錯誤說法。
(十三)糖果
根據食藥署臉書 2015 年 10 月「食用玩家」貼文《食物保存,你冰對了嗎?》,提到「餅乾、糖果等不易因溫度變化而變質的食物,可以放在冰箱最底層或冰箱門處」,可見糖果並非不能放冰箱。
台灣夏季高溫、高濕,雖然糖果易溶化沾黏是民眾常有的日常生活經驗,但糖果種類繁多,硬糖、軟糖,有內餡或是外層裹糖粉等差異大,民眾可依產品包裝上標示的「保存方式」儲存,才能依據各別產品差異而有最佳保存方式。
(十四)柑橘類室溫 10 到 18 度最好 臺灣夏天即使開冷氣也不夠冷涼
根據農業部農業E報「椪柑小學堂」,15 到 18 度的冷涼室溫是最適當的儲存溫度,而根據食藥署「生鮮蔬果建議儲運溫度參考資料」有關柑橘類的水果提到:
(1)檸檬:10-13 度,1-6 個月
(2)柳橙:13-15 度,4-5 個月
(3)椪柑:13-15 度,3-4 個月
(4)葡萄柚:13-15 度,2-3 個月
(5)桶柑:13-15 度,1-2 個月
(6)海梨柑:13-15 度,2-3 個月
(7)萊姆:9-10 度,6-8 週
由上述資料可知柑橘類最適貯藏溫度都是 13 到 15 度,傳言與上述農業部、食藥署資料約略相符,傳言柑橘類不要放冰箱的說法正確。
但柑橘類水果種類繁多,以農業部資料為例,台灣本產的檸檬盛產季是 7 月、8月,產地屏東,而盛產於雲林、嘉義的麻豆文旦,盛產期 9 月,MyGoPen查詢中央氣象局資料,10 到 15 度是相當於臺灣冬季 12 月、1 月、2 月的「氣溫」,而統計中 30 年來七月「最高溫度」為台北的七月份 35.0 度,夏季民眾開冷氣也大多是 24 到 26 度之間,與官方建議的 10 到 15 度冷涼室溫差異很大,如何正確保存柑橘類應可依據農業部的建議,除了提供 10 到 15 度的冷涼溫度外,個別套袋也可維持濕度、延長保存期限,以改善傳言所說的流失水分的問題。
結論
由上述包括農業部、食藥署等官方機構,所宣導、衛教的公開資料可以發現,傳言所說的「千萬不要冷藏的十四種食物」,其實其中高達 13 種食物是可以放冰箱的,食物因為不同情況、而有不同的處理,但傳言都未提及,只一昧說該種食物不能放冷藏,傳言失之餘片面、武斷,缺乏條件、脈絡,傳言是錯誤、易誤導的說法。
資料來源:文獻 - 文獻的標題內容
衛教資源:
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 - 蔬菜消費實用手冊
食藥署 - 生鮮蔬果建議儲運溫度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