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杜拜大面積水災」、「人造雨的反效果」的訊息和影片。經查證,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在今年 4 月確實因暴雨侵襲而發生水災,杜拜也是淹水的地方之一,但當地的氣象單位根本沒有進行人工增雨;且專家解釋,人工增雨可以增加的雨量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多,人工增雨會造成水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網傳杜拜水災是人造雨反效果的訊息?
原始謠傳版本:
迪拜
大面积水災
人造雨 的反效果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杜拜發生大面積水災?
2024 年 4 月中旬,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接續被暴風雨侵襲,水漫各地,杜拜降下破紀錄的雨量,杜拜國際機場有超過上千航班因此取消;杜拜確實在 4 月份時因暴雨發生水災,而網傳影片共由 14 個片段組合而成,但其中有些片段過去 MyGoPen 已經查證過,其拍攝地點並不在杜拜。
人工增雨的原理是什麼?會導致水災嗎?
(一)查核記者實際訪問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林博雄教授,林博雄解釋,人工增雨是透過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在空氣中增加水氣的凝結核,讓雲滴快速聚集在一起,雲滴有大有小,透過雲裡面的自然擾動,讓大顆的雲滴和小顆的雲滴充分碰撞,變成更大顆的水滴,最後落下來。
林博雄強調,人工增雨的操作和過程是非常謹慎的,因為在科學界有人認為人工干擾天氣這件事是不道德的;以台灣為例,是由水利署做人工增雨,什麼時候該做人工增雨有幾個重要的前提,並不是水庫缺水就馬上做,是有很謹慎的科學步驟,要先預判天氣條件是否適合飛機飛行,或者是沒有飛機的話,要判斷地面上有沒有很明顯的天氣系統能夠讓凝結抬升上來到雲裡去。
而台灣沒有用飛機做人工增雨,是水利署的相關人員去水庫集水區的壩頂地面上燃燒氯化鉀的焰劑,這個焰劑是來自美國跟德國,這是大自然中的一種成分,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根很粗的香煙,煙頭點燃之後讓它燒 3 到 5 分鐘,透過有利的上升氣流把焰劑的煙吹上天空,這個時間要抓得準,要剛好雲飄過來、煙吹上去,撞擊在一起才有機會成功;至於為什麼不直接用飛機?因為成本和調度會更為複雜,比較快的方式是直接在地面上燃燒焰劑,其成本也低。
再來是要在有利的天氣條件即將發生之前就準備好,這個部分水利署會委託台大,要看雷達回波、衛星雲圖接近到哪裡,比如說目標區是石門水庫,就要看桃園以北的對流系統,過來之後做人工增雨;但如果中央氣象署說今天下午的鋒面非常強烈,很有可能造成豪大雨的話,人工增雨就必須馬上暫停。
(二)林博雄表示,人工增雨造成淹水的說法根本是捕風捉影,這真的是天大的誤會,科學界是非常謹慎、有邏輯在做這件事的;關於杜拜的狀況,林博雄指出,杜拜早在 1991 年就開始做人工增雨,他們的氣象局每三年一期給國外團隊競標,讓國外團隊協助做人工增雨,各地的媒體可能都有點誤解,才會認為人工增雨會造成淹水,但這完全是沒有根據的。
除此之外,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富汗這些國家最近的大氣條件發生變動,原本是很乾燥的地方,結果突然下了一場大雨,但相對台灣來說其實只是小雨,可是當地沒有做好排水系統,他們從來沒注意到這些地面上的基礎建設,所以可能小小的雨就造成淹水。
而杜拜的人工增雨方式是透過飛機來進行的,他們用的焰劑也是美國生產,和台灣用的成分一模一樣,他們是掛在機翼後端,在雲層下方燒,會直接被雲吸進去,效果更好;但即便如此,過去的觀察是大約只會增加 10% 的雨量,根本不會造成豪大雨,就像一條濕毛巾,把它擰乾就是這麼多水,只是用力的力道增加 10% 而已,大家都有點高估人工增雨了。
(三)此傳言在國際間也有流傳,事實查核單位《Logically Facts》和《路透社》(Reuters)、《德國之聲》(DW)、《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等媒體均有相關的闢謠文章;綜合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氣象單位表示,在一開始有媒體報導人工增雨導致降雨加劇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官員就已經否認有做人工增雨,氣象單位強調,在暴雨發生之前根本沒有進行任何人工增雨的操作。
結論
人工增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地面上燃燒焰劑,二是將焰劑掛在飛機機翼後端,讓飛機飛到雲層下方去燃燒,這兩種人工增雨的方式都不會造成豪雨甚至是淹水的情況,其增加的雨量很有限,且杜拜在發生暴雨前並沒有進行人工增雨,傳言宣稱杜拜水災和人造雨有關是錯誤說法。
資料來源:
Logically Facts - Did cloud seeding cause floods in Dubai?
Reuters - What caused Dubai floods? Experts cite climate change, not cloud seeding
DW - Fact check: Did cloud seeding cause the Dubai floods?
Al Jazeera - Did cloud seeding cause Dubai floods? Why experts say no
專家諮詢: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 林博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