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醫療產業之機會與突破」研討會於昨(2)日舉行,現場產官學界專業人士雲集,點出台灣智慧醫療發展優勢,同時提出應該加強布局的部分。
具有專業醫療背景的中央研究院士、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台灣在COVID-19(新冠病毒)防疫期間,精準防疫的成績斐然。即便面對疫情的黑暗時期,台灣的累積死亡率與世界各國相比較低,經濟也維持成長動能。
此外,有鑑於大疫情時代死亡率難以精確計算,因此英國牛津大學提供累積超額死亡率指標,在OECD、新加坡與台灣共40國中,截至2022年7月底排名第二,僅略遜於排名第一的紐西蘭。
陳建仁指出,在不封城、不普篩的前提下,台灣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成績,除了有賴於良好的疫調、電子隔離、院內感控,還有精準醫學使用大數據、人工智慧(AI)、ICT設備數據,以及醫療資安。
台灣雖然擁有良好的醫療環境,以及堅實的ICT供應鏈,更可望發展出全球商業模式,但在台灣人口愈來愈老化的情形下,如何讓醫療做得更好?組織更好的智慧醫院?針對於此,陳建仁列出台灣應該格外加強的四大項目。
1. 資安在科技時代,許多民眾擔心個人資料的外洩疑慮,因此不願意提供個人資料並放進健保體系,以利各單位運用。但對於智慧醫療來說,資料的重要性非常高,為了讓民眾願意提供資料,資安保護必須盡善盡美。
2. 醫療與資訊體系連結事實上,目前院內的資訊傳遞沒有問題,但若是對外就會常常遇到壁壘,例如醫院與診所跟健保署的資訊傳遞等,因此,基礎建設加強成為重要的一步。
3. 智慧醫療相關法規面對智慧醫療時代,不論是醫師法、藥師法、電子病歷管理辦法,或是其他相關法規都將受到影響,新的法規訂立、放寬、或是加嚴將是未來衛福部應當特別注意的部分。
4. 導入智慧科技成本高當醫院、醫療體系導入智慧科技時,通常會面對高額的支出,未來健保是否可以提供補助,有助於加強醫療智慧化推展?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針對台灣智慧醫療現況與未來發展展望,中央研究院士楊泮池則表示,2020年總統蔡英文宣示推動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等六大產業。2021年行政院也拍板「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展延,草案重點包括延長10年施行期限,並將CDMO公司、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納入租稅優惠,且新增機械設備投資抵減優惠 。此外,國家亦有數個重要計畫正在進行中。
智慧醫療、精準健康產業與ICT產業具有結合的機會與前例。醫療資訊如何更新、甚至與國際的接軌,將成為必須面對的課題。
那麼,如果從醫界的角度來看,全球乃至台灣智慧醫療優劣又如何呢?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指出,啟動醫療智慧轉型的並非執行長(CEO)、資訊長(CIO)、技術長(CTO),而是COVID-19。醫療與ICT同為台灣強項,但在高齡化及全球疫情下,面對如此危機,「不轉型就等死」,而這對於台灣智慧醫療產業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
疫情之前,醫療機構面臨的挑戰包含必須同時具備彈性和韌性,且不僅提供染疫病人高品質照護,還要能兼顧非COVID-19患者的醫療需求。此外,在對所服務的社區提供不間斷的醫療服務之餘,也能夠提供非緊急手術,並減少健康照護的社區差距。最後,在完成上述任務外,依舊能夠維護第一線醫護人員福祉。
目前全球醫療系統所遇到的問題,首先,全球醫療系統都面臨高成本、就醫權不平等、醫療品質不一、以及龐大高齡化醫療照護需求負擔。其次,只考慮到疾病,卻忽略亞健康和促進健康。
而上述問題都可以藉由數位化電子病歷平台、數位化可移動交換病歷、個人化健康紀錄與App等數位轉型方法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