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教育部樂器銀行 點燃偏鄉音樂夢

大愛新聞
發布於 02月17日11:23

教育之前、人人平等,但如果是想學音樂,卻沒樂器、買不起,談何容易。希望偏鄉孩子也能適應、多元發展,教育部九年前成立樂器銀行,提供二手樂器到偏鄉、或非山非市學校,即使是昂貴的弦樂器,小朋友也有機會在校園裡接觸到。其中新北雙溪國小、就是一個好例子,組織弦樂團之後、成為校內最大社團,也在這兩年比賽中、得到好成績。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舊琴新聲在山城放學後的校園,陣陣弦樂聲從教室傳出,這裡10位小朋友,各年級都有,犧牲課後玩樂時光,只為得來不易的音樂課。

新北雙溪國小校長 葉永菁:「據我所知 就是這邊(雙溪區),大概只有聽到說,有一位老師在開鋼琴的家教班,那另外一個就是經費的問題,(家庭)收入真的就是大概足以溫飽,如果去補習都有困難了,那何況是要花錢去學才藝。」

「老師掰掰,我書包好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小學四年級的盧芯甯,是家中老么,受哥哥影響,幼稚園耳濡目染、接觸弦樂,但曾經、學樂器對這家人來說,多麼奢侈。

新北雙溪國小校長葉永菁:「本來在越南長大,因為爸爸突然過世,於是就(回到台灣)託姑姑,姑姑在雙溪照顧他們。」

盧芯甯的姑姑 盧淑敏:「(剛回來時)ㄅㄆㄇㄈ都不會,然後中文能力又很差 都聽不懂,那時候二哥才二下,然後那時候他們就是說,開學有小提琴(短期課程),小朋友跟我講說 他想學,那我就跟他討論過說,要學 不管多難都要走下去,他說好。」

四年前、雙溪國小在各界協助下,成立弦樂團,妹妹主攻小提琴,負責第二聲部和聲,回家練完功課後,是快樂即興時間,可以盡情拉自己、喜歡曲目的主旋律。

新北雙溪國小學生 盧芯甯:「(你有覺得很難 想要放棄的時候嗎),有時候會 ,比較高音的音符會比較難,按不到 或是 換把位換得比較慢,姑姑一直鼓勵我,她說不要半途而廢。」

新北雙溪國小校長 葉永菁:「她學弦樂之後就是,越來越有自信,然後講話可以侃侃而談,越來越能夠專心,她時間管理也要做得很好。」

任誰看到孩子進步,都能感受到喜悅。但一所偏鄉學校,要撐起弦樂團、實在不容易,師資得從台北請來,開車至少一鐘頭,搭火車更是、一小時只有一班。

弦樂團指導老師 李宜欣:「大部分老師不願意進來,因為其實坐一趟火車 再加回去,其實已經消耗掉他一天的課程了,那其實年輕的老師,他可以在市區接(課),已經不止這個價碼,可能已經翻倍了。」

學校盡力將經費、用在師資身上,但這又導致另一個問題、沒有樂器。

弦樂團指導老師 李宜欣:「你看我們的弓毛,是少得很可憐,我們還是得繼續拉。」

新北雙溪國小校長 葉永菁:「二手的琴 音色真的,跟人家一把很多萬的 真的差很多,但是就是從這樣開始練,學校也用自己的經費,就是一年買個一把 兩把。」

教育應該平等,而不是一種奢望。除了民間團體支援,教育部也成立樂器銀行,九年來、超過千所學校來申請,並媒合出三千多件二手樂器,到偏鄉或非山非市學校,總計1萬7千多位孩子受到幫助。從小學音樂、不一定會成為未來,但有接觸就有機會為生命樂章、譜出更多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