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發展再次成為國際焦點,特別是數款新推出的本土產品被指控涉嫌抄襲美國OpenAI的技術。筆者認為,這場風波不僅是美中科技競爭的延續,也揭示了中國AI產業在全球化背景下面臨的倫理挑戰。中國是否能在完全不依賴美國技術的情況下,自主研發出更先進的AI系統?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筆者首先回顧事件的來龍去脈。以中國AI公司DeepSeek為例,該公司最近推出的DeepSeek-V3模型引發廣泛爭議。DeepSeek聲稱,其模型性能可媲美OpenAI的最新產品,且開發成本遠低於市場預期。這一說法引起質疑,因為訓練一個像ChatGPT或GPT-4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通常需要耗費數億美元的資金和大量高端硬體資源。然而,在中國面臨美國高端晶片出口限制的情況下,DeepSeek的低成本開發說法似乎無法得到合理解釋。
抄襲的指控並非空穴來風。專家指出,DeepSeek的模型架構與OpenAI的GPT系列極為相似,甚至在生成文本的模式和回答風格上幾乎無法區分。更有報導稱,該公司可能透過非法途徑抓取ChatGPT的數據,甚至利用API進行反向工程以模仿OpenAI的技術。這樣的行為不僅違反國際知識產權法,也對AI技術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筆者質疑,中國AI企業是否真的具備完全自主創新的能力。歷史多次證明,中國在許多技術領域的突破,往往是在模仿他國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的。以智慧手機行業為例,早期的中國品牌大量模仿蘋果和三星的設計,甚至直接複製功能來快速推向市場。這種策略雖然幫助中國企業在短期內佔據市場,但長期來看,「模仿創新」模式始終受制於國外技術。
在人工智慧領域,這種問題更為嚴峻。AI技術的發展需要龐大的數據集和強大的運算能力,而中國AI企業在這兩方面都存在先天劣勢。首先,數據來源的合法性一直是中國企業的缺陷。許多報導指出,中國AI公司經常透過非法手段抓取數據,甚至直接模仿其他AI產品的回答模式來訓練自己的模型。這不僅損害了原創企業的利益,也讓中國AI產品的技術可信度受到質疑。
其次,高端硬體的短缺讓中國AI企業的「低成本開發」說法更加令人懷疑。在美國實施技術出口限制後,中國企業難以合法獲得像NVIDIA A100這樣的高端GPU,而這些硬體是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必要條件。據悉,DeepSeek囤積了大量高端晶片,但其來源始終成謎。如果這些硬體是通透過非法途徑取得,那麼這不僅涉及技術倫理問題,還可能引發國際貿易和法律爭端。
筆者認為,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OpenAI等國際企業的利益,也對全球AI技術競爭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一個國家若以抄襲或模仿為主要手段,將削弱技術創新的動力,也讓國際社會對該國的技術能力產生懷疑。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為可能引發技術對抗的升級,進一步加劇美中科技領域的緊張關係。
作者》小蟻人 香港青年。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袁Jack S 我們大家請「數發部」+天才前唐部長,共同發明一個 APP ,名稱叫做[TEAM TAIWAN] ,給予全世界國家使用,讓全球自動稱讚喔!
20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