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大腸癌篩檢不只為了早期發現!醫示警「這種息肉」易癌化 1公分內就要小心

每日健康
發布於 11月09日06:58

大腸息肉與大腸癌篩檢的健康資訊

大腸癌的流行現況

大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一萬人確診,超過五千人因此喪生。根據統計,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顯示出早期篩檢對存活率的重要性。特別是50歲以上的民眾屬於高風險族群,應格外重視大腸癌的篩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98GS7L9UR097CCKSKGKWG.webp

定期篩檢的重要性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免費的大腸癌篩檢。這項檢查通常包括糞便潛血測試,以檢查是否存在潛在的出血情況。如果測試結果為陽性,則應立即安排腸胃鏡檢查。及早篩檢不僅可以發現早期癌症,還能在發現息肉時即刻切除,從而阻止癌前病變的進一步發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大腸息肉的種類與風險

大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病變,平均每十人中有七人可能擁有息肉。息肉的類型不同,其中腺瘤型息肉具有較高的癌變風險,約20%的腺瘤型息肉會逐漸演變為大腸癌。台大醫院的研究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約有三分之一、女性則約五分之一的檢查中會發現腺瘤型息肉,這類息肉如果未及時切除,癌變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98GS7LA950P6O04SWGS4O.webp

腺瘤性息肉的特徵與檢查建議

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和組織結構是評估癌變風險的指標。研究顯示,腺瘤型息肉超過1公分,或絨毛成分超過20%的情況下,癌變機率增高,每年轉變為大腸癌的機率達2.5%。因此,建議從30歲起開始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並每2至3年篩檢一次,以降低癌症風險。

中央型肥胖與大腸健康的關聯

中央型肥胖(腹部肥胖)與腸道健康密切相關。研究顯示,中央型肥胖會增加腸癌風險,因此維持健康的體重、平衡飲食及適度運動是降低大腸癌風險的有效措施。不僅如此,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維持整體健康,對於保護腸道尤為重要。

對於大腸癌篩檢的倡導

為了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建議50至74歲的民眾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結果異常時應即刻安排腸鏡檢查,從而及早發現腸道病變,提高治療成功率,減少進一步病情惡化的風險。

98GS7LAOGRRF4808OO8OK.webp

總之,大腸癌的預防從定期篩檢開始,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能有效降低罹患風險。每個人應當重視自身的腸道健康,透過科學的篩檢和管理,維護身體的健康與活力。

延伸閱讀
骨骼救星!中醫教4招預防骨質疏鬆 更年期補充「大豆異黃酮」最好
狂吃牛排減肥?小心腎衰竭! 醫師揭「1習慣」:恐毀腎、心血管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蔡岳宏
    我在106年天公生後,正月十一日回市場擺攤賣豬肉,因為是早市凌晨三點就到,四點想要上廁所,卻只有一點點,到了八點前又跑三趟廁所,也是不多且有血絲,傍晚老婆下班,晚餐後才說早上的事,老婆只問我會覺得痛嗎?我回說不會,老婆要我回醫院安排檢查,檢查結果是有兩顆線瘤息肉,接近括約肌這一顆以是零期偏向一期將會癌化,算是原位癌,同年四月到高雄長庚切除,今年五月二十號也做糞便潛血檢查,一週後收到了檢查報告是:陰性 會分享自己的病史,也不過是讓更多人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疾病、癌症其實並不可怕,就怕患者的忽視拖延及輕信偏方而延誤病情,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11月10日01:4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