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Freepik
前言
消費性電子需求自2020年疫情爆發後激增,不過到了2023年,卻因全球對手機、筆電等需求不足,再加上通膨、升息及地緣政治等多方利空影響,需求難再回到往年的水準。因此,2024年DDIC廠商回溫力道弱,加上來自中國的競業環伺,台灣上市櫃DDIC廠商將面臨如何的轉變與挑戰,本文將為您娓娓道來。
DDIC是什麼?
DDIC(Display Driver IC)為顯示驅動IC,用於控制螢幕畫質、色彩與亮度等顯示功能的電子元件,主要透過輸出電壓至像素,並控制面板上的像素電極是否導通,來達到顯示效果。應用範圍基本上凡舉需要螢幕的產品都會用上DDIC,小至手機、電視、平板等消費性電子,大致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用螢幕,甚至是點餐機等工業用機器都看得到DDIC的身影。目前顯示技術仍使用較為普遍的是LCD,但OLED產品市占率亦逐漸提升,2024年第一季滲透率已超越LCD。
目前DDIC的技術大致可以分為:
- 液晶顯示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
-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 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 第二代OLED面板-(Q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依據Omdia所發佈的報告,2023年台灣前六大廠商即佔全球市佔約47.1%,韓國前兩大廠商佔全球市佔約41.0%,兩者佔全球市佔近九成。其中,台灣的聯詠全球市佔約22.8%,僅次於三星的27.4%,台廠在全球DDIC市場位居重要地位(圖1)。
圖1、全球DDIC廠商市佔
資料來源:Omdia 1~4Q 2023 Display Driver IC market tracker
全球環境與台廠DDIC的產業近況
回顧疫情爆發時,因需求大增導致的供應鏈錯置,再加上宅經濟崛起使上游IC價格大漲,各相關廠商幾乎都以高庫存策略因應需求,然隨疫情紅利消退,加上通膨、升息及戰爭的情勢不斷升溫等利空因子浮現,2023年電子產品皆呈衰退格局,即使2024年已進入築底回升階段(詳見表一),但在總經仍不樂觀、無殺手級應用、消費力缺乏等的情況下,終端需求仍僅只有小幅復甦。
表一、終端產品出貨年成長率
終端產品/年度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F) Server 3.5% 9.5% 1.1% -4.5% 3.8% TV -0.5% 24.5% -4.1% 2.5% 0.6% Monitor 8.7% 4.5% -6.5% -8.1% 2.3% PC -31.6% 14.1% 37.9% -14.2% 9.4% Notebook 26.5% 14.7% -23.8% -11.4% 3.4% Tablet 19.8% 0.3% -9.4% -10.6% 7.7% Smartphone -7.7% 4.4% -8.5% -5.5% 5.5% 資料來源:各研究機構資料統整
除了上述以出貨年增率來看,本研究亦帶您以面板均價季成長率來觀察(詳見表二),可以發現因歐、美、中等消費市場尚未回溫,Monitor、NB及Tablet等面板價格仍呈現衰退趨勢,TV面板則受惠面板廠減產及奧運所衍生的備貨需求,在電子終端產品內表現較佳。但隨奧運備貨潮過去,再加上中國與歐洲經濟不佳的拖累,面板價格短期內仍面臨下跌壓力。
表二、面板均價季成長率
終端產品/年度 1Q’2023 2Q’2023 3Q’2023 4Q’2023 1Q’2024 2Q’2024 TV 6% 22% 12% -3% 1% 7% Monitor -1% 0% 2% -1% 0% -7% PC 0% 0% 1% 0% -1% 0% Tablet -2% 0% 0% -10% -7% -2% Mobile -9% -11% 13% 9% 4% -1% 資料來源:TEJ財務資料庫
台灣上市櫃DDIC廠商的現況與表現
因疫情帶來的需求爆發,台灣上市櫃DDIC廠商存貨在2022年來到305億元的最高峰,後經一年的調整變下降至200億元,售貨天數也由100天回落至70天左右(詳見圖2)。
圖2、台灣上市櫃廠商存貨與營運表現(一)
資料來源:TEJ 財務資料庫
從營運面來看(圖3),在經歷庫存去化逐漸來到尾聲,台灣上市櫃DDIC廠商營運表現有回穩跡象,2023年衰退僅約5%左右。然受到通膨且終端消費意願並無明顯起色,2024H1營收表現僅止持平。
圖3、台灣上市櫃廠商存貨與營運表現(二)
資料來源:TEJ 財務資料庫
台灣有哪些DDIC相關廠商?
上述係對台灣整體DDIC產業近況的概述,接下來將針對各廠商間技術上的不同做比較。
如表三,聯詠為台灣DDIC產業指標性大廠,產品線廣布,技術也較為領先。瑞鼎手機OLED DDIC佔比較高,敦泰手機OLED產品僅推出Touch IC,OLED DDIC仍在開發中,天鈺有EPD應用產品。
而各應用別間佔比接近,矽創另有手機感測產品線(由旗下昇佳主營),DDIC產品線則以AIoT、車用、工控為主,各產品別間營收佔比差異也不大。其他業者如普誠以車用相關產品為主,晶宏則僅有EPD相關產品線,此兩家廠商產品線較為單一。
表三:台灣上市櫃DDIC廠商產品別與應用別
公司(代碼)
LCD AMOLED
EPD
備註 聯詠(3034) 手機/TV/NB/車用 手機/TV/NB/車用 - - 瑞鼎(3592) 手機/TV/NB/車用 手機 - - 天鈺(4961) 手機/TV/NB/車用 手機 電子紙閱讀器/電子標籤 - 矽創(8016) AIoT/穿戴式裝置/車用/工控 穿戴式裝置 - 另有手機感測產品 敦泰(3545) 手機/TV/NB/車用 手機Touch IC - - 晶宏(3141) - - 電子紙閱讀器/電子標籤 - 普誠(6129) 車用 - - - 資料來源:各公司財報、法說會、TEJ整理
想收到更多財金新知?立刻訂閱TEJ電子報!
台灣DDIC廠商的營收狀況
以下將針對表四的各個台灣DDIC廠商做介紹:
- 聯詠:聯詠因2019年基期較高,到了2024年上半年營收年減8.6%,但其營運狀況仍是最穩定的,不僅營收規模最大,毛利率也都維持在3-4成以上,營益率也有2成以上的好表現。
- 天鈺:天鈺產品線廣,其中電子紙閱讀器產品業務市佔高,且是唯一通過元太認證的廠商,且在經歷疫情後的零售賣場人力缺乏及人力成本上漲問題,EPD(電子標籤)已成為各大賣場陸續引進的目標,電子標籤業務也成為天鈺近年營收的成長動能。
- 矽創:矽創的產品主力AIoT、工控及車用為主,另外也有手機感測產品線,雖近期汽車晶片還在庫存調整期且工控也未明顯回溫,但車用、工控產品獲利仍較消費性產品線穩定,疫情前後的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持穩。
- 瑞鼎:瑞鼎OLED營收占比高,2024上半年營收年增率高達48.5%近五成,主要原因受惠是OLED手機滲透率提升及導入新客戶,但其產品幾乎都以消費性為主,因此未來也將面臨OLED技術成熟所帶來的價格競爭,雖營收僅次於聯詠,但瑞鼎毛利率與營益率都較不穩定。
- 敦泰:敦泰2019年營收基期較低為91.6億元,使得2023年與2024年上半年營收年增率皆為成長趨勢,但因敦泰目前技術演進速度不及同業聯詠及瑞鼎,OLED相關產品僅有Touch IC,錯過先行者利潤。
- 晶宏:晶宏目前電子紙處於三色與四色交替期,而四色電子紙滲透率逐漸提升,但目前僅天鈺通過認證,故出貨減少,且產品線單一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不過本業的營收獲利仍維持一定水準。
- 普誠:普誠主要產品僅以車用為主,但近期面臨車用產品下游庫存調整期,出貨減少,因產品線單調容易市況波動影響,加上營收規模較小,即便毛利率能維持一定水準,但營業費用仍易受影響而造成本業虧損,2024年上半年營利率已下降至-18.9%。
表四:台灣上市櫃DDIC廠商近年與疫前營運狀況統計
公司(代碼) 期間 營收(新台幣億元) 營收年增率(YoY) 毛利率(%) 營業利益率(%) 聯詠(3034) 2019年 643.7 +17.4% 32.0 15.3 2022年 1,099.6 -18.9% 46.3 29.8 2023年 1,104.3 +0.4% 41.8 24.1 2024年上半年 496.6 -8.6% 41.1 21.4 瑞鼎(3592) 2019年 139.3 +27.1% 24.5 5.7 2022年 228.2 -8.1% 40.5 15.9 2023年 183.5 -19.6% 28.9 7.5 2024年上半年 124.9 +48.5% 30.1 9.3 天鈺(3592) 2019年 91.7 +3.6% 19.9 3.9 2022年 196.8 -13.9% 36.3 20.0 2023年 162.9 -17.3% 32.4 14.4 2024年上半年 87.5 +5.7% 30.4 12.4 矽創(8016) 2019年 138.0 +33.6% 31.8 15.1 2022年 180.3 -19.0% 45.8 26.3 2023年 167.2 -7.2% 34.2 15.0 2024年上半年 85.3 +6.4% 35.3 15.2 敦泰(3545) 2019年 91.6 -7.7% 21.8 -3.7 2022年 129.5 -41.1% 9.9 -17.7 2023年 135.7 +4.8% 20.0 0.9 2024年上半年 65.4 +3.2% 23.2 0.1 晶宏(3141) 2019年 12.0 -7.6% 38.1 8.1 2022年 25.2 -6.4% 43.0 17.7 2023年 18.5 -26.4% 34.5 5.3 2024年上半年 7.5 -26.8% 37.6 1.6 普誠(6129) 2019年 11.1 +21.4% 36.6 -6.1 2022年 19.5 +19.0% 35.6 7.1 2023年 16.6 -14.8% 33.8 0.0 2024年上半年 5.8 -32.9% 29.9 -18.9 資料來源:TEJ財務資料庫
中美政策下的風險
過去的面板業由中國、韓國及台灣三分天下,但隨著中國國家力量介入,中國面板產業開始大打價格戰,韓國面板廠也在面臨削價競爭的壓力後,決定棄守LCD市場後,中國面板廠便開始慢慢掌握LCD的主導權。隨著中國國家力量開始慢慢轉移到半導體產業,中國逐漸在半導體產業扎根,台灣DDIC廠商也開始面臨來自中廠的壓力。
隨著中國企業逐漸在半導體業加大投資,中國IC設計廠商家數由2019年度的1,780家上升至2023年度的3,451家,近乎翻倍成長,美國開始祭出禁令以制衡中國半導體的發展,特別針對算力達到一定程度以上之HPC相關產品與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晶片,雖台灣DDIC廠商目前市佔仍高,但中國面板及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決心堅定,讓台灣廠商未來訂單流失成為可預見的情況。
轉單效益不確定性大,需求成熟、中國同業進逼的現實已在眉睫,台灣DDIC廠商致力擴展客戶群,如聯詠進入iPhone供應鏈、發展傳統DDIC以外相關應用,如天鈺佈局電子紙市場、或擴張產品線,如瑞鼎取得高壓PMIC廠股權。
結論
2024年上半年面板需求落底,但因全球總經因素及面板產品缺乏創新應用,使得面板需求仍無明顯回升,台灣的DDIC廠商也同比增減不一,並無明顯復甦趨勢。而在中國國家力量注入半導體產業後,想必未來定會對台灣造成一定的影響威脅,因此台灣的DDIC廠商需更緊密關切市場脈動及競爭局勢,尋求技術的提升或創新,方可能在此一洪流中站穩腳步維持競爭優勢。
想獲得更多資訊?-TCRI看門狗_產經事件資料庫
TEJ 產經事件資料庫,收錄包含各大產業新聞事件及其轉載之研調機構產銷資料、政府機構公開資訊…等相關產業資訊。針對市場上產業及總體經濟相關之事件彙總整理,可用於觀察近期產業發展近況。不僅有效蒐集並分類了各類影響產業的重大事件,還將這些事件與關鍵字詞進行精確標註,讓使用者能輕鬆掌握與自身業務相關的事件動態,進而迅速作出營運判斷。
延伸閱讀
https://www.tejwin.com/insight/%e5%8f%b0%e9%8b%bc%e9%90%b5%e6%a5%ad%e7%8d%b2%e5%88%a9%e8%b5%b0%e5%90%91%e8%a1%b0%e9%80%80/
葉定宏 就是台廠少了暴利而已…利潤被中國廠商分走了🤭🤭🤭
2024年12月19日16:0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