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農業界奧斯卡第34屆頒獎,十大神農獲殊榮,有機苦瓜、平埔黑豬、肉鵝創新升級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1月08日10:04 • 發布於 01月07日11:28 • 上下游新聞

第 34 屆農業界奧斯卡獎今(5)日登場,這次共計 22 位神農及模範農民獲獎,從有機茶、平埔黑豬、肉鵝到小丑魚,涵蓋農、漁、牧等領域。本屆得主共通點為突破傳統框架,包含導入智慧科技提升生產、產業六級化,也有揪夥伴團體經營,追求台灣農業共好。

總統賴清德致詞強調,農業是台灣百業的「起家厝」,不論是十大神農與模範農民都是萬中選一的傑出農民,替台灣農業轉型產生重大貢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今日第 34 屆十大神農得主齊聚一堂,接受總統賴清德(左 6)親自授獎、表揚。(圖片提供/農業部)

22位得主創新升級,找同伴打團體戰

神農獎兩年頒發一次,可謂台灣農業奧斯卡獎的殊榮。神農獎每次需經過鄉(鎮、市、區)、縣(市)政府以及全國等三級評選,再經過委員評審決選,最終授予 10 位得主,成為十大神農。進入入選名單的農民則獲頒為模範農民,本屆共有 22 位農民成為十大神農或模範農民。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總統賴清德蒞臨頒獎典禮,以台語對神農獎致上敬意,他說明,農業是台灣百工百業的「起家厝」,也是維持台灣國防、經濟發展的基礎。賴清德強調,中央會努力讓農業轉型成先進的產業,如同科技業一樣走出台灣,讓農產品行銷全世界。

農業部長陳駿季說明,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改變,努力升級農業的農民都應該獲得掌聲。陳駿季分析,本屆得主幾乎都脫離單打獨鬥,願意找同伴「打團戰」,在各領域形成集團產業,生產更穩固,另外他們也願意跟農業場試單位、學者交流,提升實力。

他並補充,許多神農、模範農民都積極導入智慧化設備、邁向智能農業,並開發優質農產加工品與自創品牌,用生鮮品以外的加工品加值,營運更有效益,值得大家仿效。

第 34 屆模範農民共有 12 位,實力也不亞於十大神農,。(圖片提供/農業部)

有機山苦瓜加工獲神農,也幫其他農民開發產品

這次神農獎得主農產品包含有機竹筍、茶葉、山苦瓜、甘藷等。其中花蓮淺草堂有機農場負責人曾吉生有機栽培山苦瓜,且設立花蓮第一家有機農產品加工廠,透過加工技術減少苦味,生產山苦瓜茶包、山苦瓜汁等商品提高產值。

曾吉生的山苦瓜產品國內外皆受到好評,如有機山苦瓜汁外銷日本、山苦瓜茶包跟台北故宮聯名展售等,但更難得的是他替花蓮小農開發初級加工品,並提供打樣、包裝設計、獲得食安認證等。

他表示,自己親身體會過花蓮過去沒有農產品加工廠,農民想要開發加工品卻窒礙難行的痛楚,現在自己行有餘力,花蓮也有很多特用作物值得推廣「自然要協助在地農業」。

曾吉生為了加工山苦瓜自建農產品加工廠,現在也常幫助在地小農開發農產加工品。(攝影/孫維揚)

平埔黑豬、密閉式肉鵝場、小丑魚上榜

漁牧領域的神農得主則包含黑豬、土雞、肉鵝跟觀賞小丑魚等。像是平埔黑豬農李榮春為了選拔台灣黑豬,與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王佩華合作育種,耗費逾 13 年才成功育出台灣第一個本土黑豬品種「平埔黑豬」,不但在去(2024) 年取得為正式品種,他也成立品牌「Odiva」,推出各種豬肉紙、肉燥調理包等黑豬肉加工品,繼續發揚本土黑豬名聲。

肉鵝第二代蔡英地則是眼見禽流感重創肉鵝產業,甘願放棄上市櫃公司財務長身份成立「鵝舖子」,建置全台第一座非開放式禽舍,還導入智能系統監測鵝隻健康。他成立「向天歌創新農業」,協助禽舍改建、分享飼養技術、裝設光電板等,力求老農升級、青農加入,並有穩定獲利經營模式,讓台灣肉鵝產業鵝永續。

李榮春與學者合作育種黑豬,終於在去年正式獲得「平埔黑豬」品種權,並以 Odiva 推廣國產黑豬肉。(攝影/孫維揚)

模範農民:興家洋菇、池上多力米、吉蒸牧場獲殊榮

模範農民對台灣農業貢獻也不容小覷,農產品項目有洋菇、蕎麥、紅龍果、稻米等。

彰化興家洋菇菇農李美玲經營國內最大洋菇農場,因為洋菇生長時遇到風吹就會賣相變差、甚至死亡,低溫寒流也會折損,她特別改建新式菇舍成為環控廠房,控制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排除天候影響洋菇品質,帶領自己與產銷班班員可以每天供應 400 公斤以上洋菇。

不僅如此,李美玲透過環境控制,洋菇產量穩定也「可大可小」,依據客戶需求控制菇體大小,不僅是常見的小朵,還可以大如小包子,而且通通雪白飽滿,售價更是大躍進。她分享,現在諸如家樂福、大潤發、好市多等通路都願意採購國產洋菇,很開心自己重新擦亮彰化竹塘洋菇名氣。

李美玲透過環境控制技術,洋菇產量、質量都穩定,各大通路爭先與她合作。(攝影/孫維揚)

台東池上多力米負責人梁正賢則是池上米重要推手,不僅經過多年努力取得池上米認證,用認證將池上優質有機米與其他產區區隔,並讓池上農民產生自我認同,願意繼續生產有機池上米。

他還多角化經營,例如秋收藝術祭等活動落實食農教育,帶動當地孩童對池上產生認同;捐出米倉,成立「池上穀倉藝術館」和「米倉生活館」,邀請藝術家進駐,都是為了讓在地以池上米為傲。

另外也有酪農、豬農、養殖漁民獲得模範農民。包含位於花蓮的吉蒸牧場第二代范君諺,承接家業後秉持「牛要過得好」信念,不但推出首創 65°C 低溫殺菌的「秀姑巒鮮乳」,也同時是全台獲得動物福利標章的鮮乳。

范君諺也在廠內使用圓型擠乳站、智慧項圈等科技,積極監控乳牛健康並減少壓迫感,期望以自身己力帶動台灣酪業都往動物福利邁進。

范君諺承接家中酪農場後積極轉型,成為台灣酪農產業智慧化、動物福利驗證的領頭羊。(攝影/孫維揚)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