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芎林「打磚窩」重現製磚文化 打造文化園區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024年12月24日13:05 • 發布於 2024年12月24日04:30 • 許儷齡 左燕輝 新竹芎林

新竹縣芎林鄉的「打磚窩」,屬一個小地名,從字面上可意會跟製磚有關,芎林曾歷經製磚產業興盛風華,然而時光荏苒,很多人早已淡忘那段過往,多年後,當年磚廠經營者的後代很有心,和一群社區規畫師,將荒廢多年的廠址重新整理,打造為「打磚窩文化園區」,園區內高聳的紅磚大煙囪相當吸睛。

「去找找看,有沒有聖誕老公公,找到請說『尋著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抬起頭,圍繞著眼前這座,高達17米的紅磚大煙囪,孩子們帶著疑問和好奇,展開探險之旅。

「哇!『尋著哩』!」

在煙囪旁發現神祕人物的瞬間,驚喜與歡笑充滿了整個環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學生:「我有去那個打磚窩,然後,我還去,我還看到了大煙囪,還看到了聖誕老公公。」

學生:「我今天在煙囪看到聖誕老公公。」

「講客家話,來,哇 大煙囪。」

打磚窩文化園區執行長徐素媖,熱情地向孩子們講述煙囪,及昔日芎林紅磚產業的故事,家長師生都大開眼界。

家長 何小姐:「今天參加幼稚園的聖誕活動,然後跟孩子一起認識,我們打磚窩的介紹,也有看到很多以前,我們不曾看到的東西。」

芎林鄉立幼兒園園長 王令儀:「(平時)小朋友其實會學一些客語,那之後在這邊又可以學到,更多在地文化相關的,就是客語的單字啊,或者是一些諺語等等,甚至有歌謠,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事情。」

「我們就是把山上的黏土挖下來,在這個工廠就可以做出,很多很多的小磚仔來蓋房子喔。」

瓦窯需選址在黏土蘊藏豐富,又有水源的地方,昔日打磚窩符合條件,因此在這裡設立瓦窯,而如今的打磚窩文化園區,前身就是「金接成製磚廠」。

打磚窩文化園區執行長 徐素媖:「我們這裡有製瓦、有製磚,所以我把早期,我祖父時代的瓦收集起來,還有磚頭類,有哪些磚、有哪些磚,有火頭磚、有灶面磚等等,全部將之分類,讓遊客造訪此地,就可以看到這些磚頭方面的文化。」

文史工作者 張民依:「我們這裡以前黏土的品質很好,所以可以製造紅瓦。」

記者 許儷齡:「這條是芎林鄉的文德路,沿著這座打磚窩口伯公廟旁的,這條窩一直進去,早期產業興盛時期,就曾有2間磚廠。」

昔金接成製磚工廠廠長 徐鏡銘:「製磚當時蓬勃榮景也是有,很『上市』,當時成品還沒放冷,客人就急著要,當時的磚頭要很辛苦去取,用鉤子鉤出來,整疊整疊扒出來,供人載運走。」

這場融合節慶氣氛和文化教育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探險的樂趣,也認識新竹芎林的歷史跟文化底蘊。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