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陌生人的骨髓捐贈請求
《響亮心重奏》劇照
許多人初見片名和盛大的音樂開場,或許會以為《響亮心重奏》是一部偏向嚴肅的音樂電影。然而,當台上的指揮家意外倒地不起後,他背後隱藏的曲折人生逐漸展開,才讓人明白這絕非一部典型的音樂電影。
主角提波(Benjamin Lavernhe 飾)是揚名世界的指揮家,已達成令人稱羨的人生成就,但在某次的排演中,他忽然倒下,被宣告罹患急性白血病,為了活命,提波不得不盡力配對合適的骨髓,但意外揭開了提波生命中隱藏已久的實情——原來他是被收養的孩子,和自己相處多年的家人並沒有血緣關係,並且在命運的另一端,有一位親生胞弟吉米(Pierre Lottin 飾),吉米也就成為提波的最後希望,於是他開啟了尋親之旅。
《響亮心重奏》劇照
這驚奇發現讓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交織在了一起,素未謀面的親生兄弟吉米,從小在親生母親曾生活過的小鎮居住,在當地小學餐廳工作,並在一支樂隊中演奏長號。兩人的重逢,讓彼此有可以互相了解的機會,但同時也迎來手足情感的新考驗,比如提波成為弟弟樂隊的新指揮、小鎮工廠陷入倒閉風波、提波的病情等,他們能否攜手挺過生命的風暴,將這段由音樂與血緣編織而成的樂章延續下去?
剪不斷的手足情 奏鳴你心
《響亮心重奏》劇照
《響亮心重奏》通過兄弟二人的命運交纏,深刻探討了階級差異對人生發展的影響。提波自小被富裕家庭收養,接受良好的教育,順利實現了自身理想;而吉米則在工人階級的環境中長大,始終為生活而奮鬥。血緣將兩兄弟連結在一起,提波也意識到弟弟雖擁有音樂潛力,但因為自己幸運從領養家庭獲得較多資源,得以被細心栽培,進而成為指揮家;反觀弟弟吉米從未受過正規音樂教育,只能將天賦變成興趣,哥哥為此心懷愧疚,弟弟則心生嫉妒,成長環境的巨大差異,化作兩人難以跨越的鴻溝。所幸,音樂成為了他們共同的語言,也為他們的重逢點燃了希望之光。
導演艾曼紐·寇克(Emmanuel Courcol)此次以細膩的筆觸刻畫兩位主角如何在現實與情感中掙扎,最終在彼此身上找到人生的意義與支撐,巧妙融入了對家庭、階級與音樂的多元探討。
此外,電影音樂部分更是本片一大亮點,多首古典樂曲穿插其中,特別是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的經典作品《波麗露》(Boléro)。這首動感鮮明的交響樂曲在影片中以別具一格的方式呈現,既為故事增添張力,也讓喜愛古典音樂的觀眾回味無窮。
《響亮心重奏》在法國上映後,掀起了票房熱潮,成為當月票房最高的法國電影,上映兩周突破9500萬票房,是年度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擊敗《懼裂》、《艾諾拉》等熱門電影,在聖塞巴斯提安影展獲觀眾票選獎。榮登今年法國前30名賣座的電影。《響亮心重奏》已於12月27日在台灣上映,想感受法式電影的細膩情感,不要錯過這部暖心佳作!
《響亮心重奏》劇照
同場加映:真實上演的兄弟重逢
《響亮心重奏》透過提波與吉米的手足情,描繪了家庭關係與生活環境對個人命運的深遠影響。這樣的議題不禁讓人聯想到2018年的紀錄片《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
《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
這部紀錄片講述失散十九年的三胞胎兄弟Bobby Shafran、Eddy Galland與David Kellman的重逢,一開始,三人感到相當興奮,他們從彼此身上發掘到許多的相似之處,舉凡食物到異性喜歡的類型都差不多,接受節目邀請,他們也開始將心電感應的事蹟搬上螢幕,廣受全球觀眾矚目。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背後隱藏著的竟是爭議性的實驗,原來領養機構刻意讓三個孩子分別在藍領、中產階級和富裕家庭成長,並時刻關注他們的發展,想試驗對相同基因的人來說,生活環境是否會造成影響。得知真相後,三兄弟為自己被選作實驗對象感到憤怒不已,一樁兄弟團聚的喜事,往恐怖詭異的局面走,遺憾的是,三人都透露曾一度罹患心理疾病,最終Eddy在1995年自殺身亡,為手足久別重逢的故事,留下一個令人感嘆的結局。
(圖片來源:佳映娛樂、N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