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肝癌的發生數與死亡數排名仍居高不下,根據統計,2020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人數,肝癌高居癌症十大死因第2名,造成肝癌其中7成與B型肝炎有關,每年B肝病友死於肝癌已破5000大關!唯有及早治療,才能避免B肝惡化為肝癌的風險。中研院結合多家醫院提出建議,針對三類中低風險B肝患者,擴大B肝抗病毒藥物健保給付,達到積極治療B肝,遠離肝癌威脅。
B肝患者為什麼容易有惡化癌變的風險?B肝帶原者來若未適當治療和追蹤,肝臟可能出現發炎、纖維化和壞死的情況。研究顯示,慢性B肝病友終其一生,慢性B肝病患終其一生會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的比例約為15-40%,所以不容忽視!
感染B肝病毒(HBV)4種指標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楊懷壹副主任表示,感染B肝病毒(HBV)後,所引起的肝臟發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可以先了解以下4種指標代表的意義:
1.HBV:是一種DNA病毒,因此可透過抽血,檢驗病友血清中的HBV DNA量,可以了解HBV是否有活躍複製及病毒量多寡。
2.HBV表面抗原 (HBsAg):為病毒表面的蛋白質,抽血驗出HBsAg是感染指標之一;HBV疫苗也以HBsAg為主,對其產生足夠抗體 (anti-HBs) 就有保護力而能防止HBV感染。
3.HBV核心抗原 (HBcAg):是病毒內核蛋白質,感染過HBV並康復的人,都會對其產生抗體 (anti-HBc),因此抽血驗出anti-HBc為感染過HBV的指標。
4.HBV e抗原 (HBeAg):是一種會釋出於血液的病毒蛋白質,抽血驗出HBeAg是病毒活躍複製指標之一;產生抗體 (anti-HBe)則表示病毒活躍程度和傳染力已減退。
B型肝炎自然病程4種分期
此外,B型肝炎的自然病程有4種分期,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不活動帶原期、病毒再活化期。值得注意的,這4期均有肝硬化、肝癌的風險。近期研究結果顯示,HBV導致肝細胞癌化的過程在免疫耐受期就已經開始;病毒DNA量愈多進展為肝癌的風險愈高;一些針對不活動帶原者的研究也顯示,及早治療有助於阻止病情進展。
別讓肝炎拖成肝癌!台灣還有約190萬B肝感染者
雖然,台灣1986年開始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近年整體B肝盛行率已下降至5-10%,但是目前台灣還有約190萬B肝感染者,並且多屬35歲以上之中壯年和老年族群,肝癌預防仍然非常迫切。因此,別讓肝炎拖成肝癌,必需及早治療長期控制,才是預防關鍵。
擴大B肝抗病毒用藥對象、及早治療
中央研究院陳建仁院士表示,目前抗病毒藥物治療係提供給特定的慢性感染病人,且有用藥時間限制。而近年有許多國際醫學共識或指引建議,擴大B肝抗病毒用藥對象、及早治療,可以避免病情發展至肝硬化或肝癌,具有實質的效益。
為了檢視B肝抗病毒用藥不同擴大治療條件之影響,以及對於疾病和經濟負擔之影響,中研院特別由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懷壹與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所高嘉宏教授、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耀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主任莊萬龍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漢傑醫師、CDA 基金會 H Razavi 、CDA 基金會 D Razavi-Shearer等共同進行「擴大使用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的影響研究」,並且分析結果發現,如果達到90%診斷率及70%病患被納入醫療體系與追蹤下,將可顯著減少HBV相關的肝臟疾病。
建議三類中低風險B肝患者,擴大使用B肝抗病毒藥物
尤其,建議如果以下三種符合HBV治療條件放寬,在未來15年均可防範許多新生代償不全之肝硬化案例、肝癌案例和相關死亡,三種條件包括:
1.B肝e抗原陰性病人,肝指數ALT ≥2倍正常值上限(僅須1次檢查結果)且病毒量≥ 2,000 IU/mL,就納入健保治療。
2.所有具≥F2肝臟纖維化且病毒量≥ 2,000 IU/mL,就納入健保治療。
3.所有具病毒量≥ 2,000 IU/mL且肝指數ALT ≥正常值上限的病人,就納入健保治療。
陳建仁院士呼籲,台灣目前B肝已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良好的治療政策,未來仍然可以努力擴大治療中低風險族群,並提高篩檢與治療比例,尤其是為了鼓勵大家出來篩檢,或許也可以比照「四癌篩檢」另外再加上「B肝(肝癌)篩檢」成為第五癌篩檢。
預防肝炎變肝癌,及早治療長期控制是關鍵
拒讓B肝病毒釀成癌,及早且規律治療是王道!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賴基銘教授表示,雖然,2021年3月1日健保B肝抗病毒用藥雖已擴大給付,但根據陳建仁院士CDA MODEL研究之建議,顯然仍有不足,B肝帶原者應積極治療,追隨國際醫學共識,以減少未來肝硬化及肝癌的醫療支出。
2030年WHO提出消除病毒性肝炎5大目標:
1.預防:新生兒三劑B肝疫苗接種率要達90% (台灣已達成)。
2.預防:透過出生即接種疫苗或其他方式,防止90%的B肝母子垂直感染(台灣已達成)。
3.預防:達到100%的捐血品管及90%的注射器規範成效(台灣已達成)。
4.診斷:達到90%的感染診斷率。
5.治療:達到80%的治療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