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CNBC訪台積電老將凱希迪 回憶與張忠謀打拚事業當年

經濟日報
更新於 2021年10月17日15:57 • 發布於 2021年10月17日12:05
經濟日報

美國財經媒體CNBC在獨家造訪台積電,16日刊出介紹這家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企業的報導。CNBC也訪問台積電企業策略辦公室資深副總經理凱希迪(Rick Cassidy),他除了談論台積電的美國建廠計畫,也回憶當年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當年打拚事業的祕辛。

身兼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子公司執行長暨總經理的凱希迪(Rick Cassidy),在23年前與張忠謀開會數小時後,加入台積電,他形容這場會議「極為美好」(fascinating),他說:「當你只專注於一件事,你就會把這件事做得很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張忠謀出生於中國大陸,曾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就讀,他在德州儀器工作25年後回到台灣,當時台灣政府希望他創建一家將能在世界上位居領先地位的半導體公司。張忠謀提出的想法,是專注於製造業務,目前被稱為純晶圓代工(Pure-play Foundry),而他在1980年代首次提出創立台積電的想法時,投資人都抱持懷疑態度。

當時,張忠謀押注於還不存在的需求,他在1987年創立台積電時,英特爾和德州儀器等晶片大廠都以設計和自行製造晶片自豪。凱希迪說:「張忠謀在尋求資金時,曾找上許多知名企業,這些公司卻說:『Morris(張忠謀的英文名字),你的構想不會成功,即使實現,規模也不會擴大。』」

但隨著晶片愈來愈複雜,也愈來愈難製造。分析師指出,興建一座晶圓廠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和100億美元,讓連英特爾和輝達等晶片大廠,也幾乎不可能完全自行生產。Susquehanna公司資深半導體分析師羅蘭說,台積電的出現,讓晶片公司首次不需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和晶圓廠,也能生產晶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如今,晶片製造已轉向分工模式,每個主要步驟都由不同公司處理,且無晶圓製造業務的晶片設計公司愈來愈多,台積電也代工更多晶片。台積電1994年在台灣證交所掛牌上市,1997年也成為首家總部設在台灣、並在紐約證交所交易股票的企業,2000年代時,已趕上約20家其他先進晶片製造商,如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電子具備生產5奈米晶片的能力。

●奉行低調哲學

CNBC指出,台積電在美國或許不是家喻戶曉的公司,卻為許多產品生產關鍵元件,包括手機、戰鬥機、以及NASA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台積電也是蘋果每一支iPhone與多數Mac電腦的獨家先進晶片供應商。Semico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伊托(Joanne Itow)說:「就終端市場而言,台積電依然隱居幕後。因此蘋果推出新手機時,囊括所有讚譽。」

凱希迪說:「我們保持低調,讓產品自己說話。這些產品的成功也帶來了我們期望的所有業務。」根據台積電,該公司2020年的半導體產量占全球24%,高於2019年的21%。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更指出,若僅計算最新iPhone、超級電腦和汽車AI使用的最先進晶片,台積電的占比高達92%,三星電子則占8%。

目前美國境內沒有5奈米製程的晶片製造廠,但台積電正在改變這個情況。台積電今年4月宣布,為因應市場需求,預計在未來三年投資1,000億美元增加產能,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晶圓已動工,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月產2萬片晶圓。

凱希迪說,「若你想要有更多產能,就得件造更多晶圓廠,這正是我們移往美國的原因之一。我們的客戶希望我們在美國(建廠),美國政府也希望我們在這(建廠)」。他指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廠生產的晶圓將用於多項領域,包括中央處理器、繪圖晶片、IPU和智慧手機。

●美國建廠計畫與水循環

台積電技術處長陳鏘澤也向CNBC導覽正在鳳凰城興建中的一座晶圓廠,這座廠房有四層樓高、占地230萬平方呎,「這個案子是專門設計為5奈米晶圓廠,事實上,這是從我們的台灣晶圓廠複製而來」。監工人員懷特(Jim White)說,從4月開始動工以來,承包商已移除將近400萬立方碼(約306萬立方公尺)的土方,使用了2.6億加侖的水。

興建晶圓廠和製造晶片需要用到大量的水,陳鏘澤說,台積電每天需要約470萬加侖的水以支持生產。鳳凰城的最大水源為地下水,但當地大型農場所挖深水井的用水速度,快於自然填充。

對此,台積電說,在當地廠址的廢水處理廠將回收晶圓廠多達90%的用水。大鳳凰城地區經濟委員會總裁兼執行長卡馬喬(Chris Camacho)說,最後,這些水在經過逆滲透程序和其他科技解決方案後,將在鳳凰城市府的幫助下,重新注入地下蓄水層。

享受更高質量的財經內容 點我加入經濟日報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6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18日02:44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18日02:14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18日01:44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18日01:14
  • Clark
    以下是來自一位資深媒體人對於台灣目前新聞現況的觀察與沉痛呼籲 不禁感嘆 社會淪落至此也不感意外了 現在新聞的墮落程度可見一斑,成天使用聳動標題但內文貧乏言之無物: 恐、慟、驚、疑、竟、傳、擬、傻眼、直搖頭、第一槍、坦言、直呼、始料未及、後果不堪設想、險象環生、網笑稱、網直呼、網稱、網譏、網酸、網怒嗆、網飆罵、網反酸、這個人、這句話、這樣、出爐、曝光、說話了、回應了。 到底夠了沒有? 知恥嗎? 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專業及第四權的水準嗎? 每天結果出爐曝光,某某回應了 誰誰又說話了 試問當事者原本是啞巴 不能說話嗎? 此外 首當其衝 颱風一來的萬年名詞 全因這件事 所以到底是哪件事 網瘋傳 到底是哪個網站?哪個網友在傳?誰啊?自己腦補的? 恐違法 恐恐恐 我看比較像是恐龍新聞吧..? 擬開罰 擬擬擬 用擬就是不會的意思 最重罰 哪次罰最重了? 朋友們加油好嗎? 要知道長進 素質要提升 新聞不該是剪剪貼貼 沒深度探討及後續追蹤 淪為速食新聞 好可惜... 新聞及傳播系的學生看到如此之墮落 情何以堪 可悲新聞已淪為沒營養卻霸佔網路資源的象徵 未來的他們也將進入此糟糕惡劣的環境 沉痛筆
    2021年10月18日00:4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