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打電腦、晚上滑手機,隨著 3C 逐漸成為大家生活的日常,近視似乎成了逃不了的宿命。據統計,台灣近視人口超過 1300 萬人,比例是全球第一。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未滿 18 歲近視比率高達 85%,甚至有 35% 為高度近視。
近視除了視線模糊外,高度近視容易引起諸多併發症,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都讓人相當憂心,需要透過良好的矯正,如配戴眼鏡、隱眼以維持視覺清晰,避免近視度數向上爬升;或者利用雷射手術擺脫近視困擾,也讓自己不再受眼鏡、隱眼束縛,恢復明亮雙眸。
眼科權威分享,40 年近視雷射手術演進史
濰視眼科總院長翁林仲醫師表示,近視雷射自 1985 年進入台灣後,便被應用於近視矯正,經過近 40 年的發展,近視雷射手術有著許多演變,手術方式更多、安全性更高。請翁院長特別跟我們分享近式雷射術式的演進。
1985 年 PRK 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
1985 年使用的是「PRK 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Photo Refractive Keratectomy),會先使用負壓固定眼球,先用酒精浸潤軟化角膜上皮,再使用鈍刀將上皮刮除,最後用準分子雷射進行度術的矯正。
翁林仲醫師提到,PRK 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會破壞較多的上皮細胞層,由於上皮細胞層相當敏感,所以術後痛感較明顯,大約會持續 1 週,視力才漸漸回復。此外,由於是醫師手動刮除上皮,精準度很難與機器相提並論。
2004 年 TransPRK 角膜上皮的雷射角膜切削術
到了 2004 年,近視雷射主流為「TransPRK 角膜上皮的雷射角膜切削術」,已經是全程使用準分子雷射,以單一步驟削切角膜上皮和進行度術矯正。「與現在進階的 Smart transPRK 差別在於,傳統的 transPRK 是沒有 SmartPulse 技術的」。
2009 年 LASIK 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
2009 年則進入「LASIK 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的時代,手術時需要先以負壓固定眼球,接著使用飛秒雷射儀製作角膜瓣,再使用準分子雷射儀進行度數矯正,術後將角膜瓣蓋回。
LASIK 的優點是術後疼痛感較輕,大約持續 1 天,而視力恢復也較快。翁林仲醫師提醒,因為術中需要掀開角膜瓣再蓋回,而放回原位的角膜瓣無法緊密癒合,術後要小心碰觸、撞擊、揉眼睛等動作,可能導致角膜瓣位移。
2011 年 Smile 極微創切口提取微透鏡
2011 年的「Smile 極微創切口提取微透鏡」(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需要使用負壓固定眼球,接著用飛秒雷射儀製作微透鏡,再用鑷子深入 2〜4 毫米的切口,將微透鏡拉出。
翁林仲醫師說明,Smile 的傷口小、疼痛少、恢復期僅次於 LASIK。缺點是手術難度較高,醫師需要手動將微透鏡從微小切口中一次拉出,若中間出了差錯恐會造成傷害,因此相當仰賴醫師的技術。
2015 年 Smart transPRK 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
到了 2015 年,「Smart transPRK 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成了更安心的選擇。其以準分子雷射單一步驟削切角膜上皮,並進行度術矯正,手術全程以儀器自動化進行,不掀瓣、零接觸,更能減少人為誤差與感染機會,相當安全。
Smart transPRK 搭載先進的 3D 雷射技術 SmartPulse,能完美符合角膜弧度,使得雷射光束位置分布更為均勻,雷射脈衝間更加緊密,可使術後角膜更平滑,並縮短恢復期,有效提升視覺品質。
翁林仲醫師進一步說明,眼球是球狀而非平面,SmartPulse 施打光束能依照角膜弧度形成緊密連接的六角形,就像是蜂巢、足球組成方式,因而較傳統 2D 方式更為精準。
此外,SmartPulse 擁有 7D 眼球追蹤系統,精準預測眼球下一秒的位置,使雷射能更準確地打在正確的位置;並可矯正散光,甚至是複雜的高階像差,改善夜間視覺品質。
近視雷射主流趨勢:表層手術、維持角膜穩定
翁院長指出,綜觀近視雷射手術的演變及趨勢,是從表層轉為深層,現在又回到表層,顯示表層手術是有其好處。他說到:「表層手術沒有掀角膜瓣,不用擔心角膜瓣相關併發症,整體而言,可讓角膜維持最足夠的穩定性」。
目前,主流手術方式削切的深度從淺至深,以「Smart transPRK 全智能零接觸近視雷射」手術為淺,其次是「LASIK 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而「Smile 極微創切口提取微透鏡」為深。
不削切角膜瓣避免位移,適合運動族群
翁林仲醫師提到,Smart transPRK 不需要削切角膜瓣,可避免角膜瓣風險,術後角膜的穩定度表現相當優異,特別適合運動族群,尤其是愛好高強度運動,如籃球、拳擊、潛水等。
手術時,不需使用負壓,不接觸眼球;全程使用準分子雷射儀,無需更換機台,矯正過程一次到位,能避免人為疏失。翁醫師提醒:「術後 2 至 3 天時,會有短暫視力回退感,等角膜的上皮細胞自行再生即可恢復視力」。
選擇值得信賴的眼科診所,進行詳細檢查
Smart transPRK 恢復期雖然較其他雷射手術來的長,但可保留完整的角膜厚度是最多的,安全性高仍是許多人的近視雷射首選。他呼籲,近視雷視除了挑手術方式,也應選擇值得信賴的眼科診所,並進行詳盡檢查,評估是否適合施作。
翁林仲醫師指出,安全性一直是濰視眼科最注重的事,因此,每一位想進行雷射手術的病人,我們都會花上 2.5 小時進行各項檢測,透過高達 16 台精密儀器、56 項數據評估,確保沒有其他眼疾情況下,再進行近視雷射手術。
每項檢測都至少有 2 台儀器可相互對照,降低單一儀器造成誤差的可能性。包含:術前視力、眼壓、視神經檢查、測量眼睛結構、角膜厚度、角膜形狀、水晶體厚度、眼軸長度、淚液測試、視網膜檢查等。
術前檢測做的好,確保術後效果品質
翁林仲醫師指出,術前檢測做的好,才能確保術後效果符合預期。例如,病人有角膜不規則的問題,大部份不規則患者都不建議手術。「因為考量安全性,術後可能會使眼角膜變形、突出,圓錐角膜患者術後更可能症狀加劇。」
此外,他說:「有些患者抱怨術後眼睛乾澀嚴重,可能是手術方式不對引起,或術前就有乾眼症,術後狀況變得更嚴峻,甚至影響復原,這些透過術前評估,可選用適當的手術方法避免」。
翁林仲院長建議,進行雷射手術之前,不妨貨比三家,就各家的檢測數值與醫師判斷,了解自己眼睛狀況,決定是否進行手術,再根據自身的需求,考量適合的術式。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