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異位性皮膚炎不可輕忽,除了皮膚症狀難耐也影響人生。然而治療時家長常出現的迷思及3大矛盾卻也容易阻礙治療。呼籲盡早穩定治療,現健保也擴大補助!
孩童異膚影響不只皮膚不適!
長大了就會好?醫憂更嚴重。
從皮膚影響到人生: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好發於兒童的第二型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搔癢、發紅、脫屑等皮膚症狀造成的不適,也證實會造成兒童的生長遲緩、情緒/社交障礙與過動症等身心問題風險。
案例被排擠、輟學:
過去診間曾遇過兒童患者,因症狀嚴重連續多日無法洗澡產生油垢異味,加上皮膚嚴重脫屑、搔抓潰瘍,導致病童在班上被同儕排擠,自閉退縮成班上角落生物;最終更不敵同學異樣眼光輟學,人生因此變調。
長大就會好?醫憂更嚴重。
然而,家長常見「長大就會好」的觀念,恐讓症狀演變成長期反覆發作的中重度病徵。根據研究顯示,有近三成病童7歲後不但沒有痊癒,甚至有演變成中重度的可能性,若未穩定治療,高達80%兒童患者會出現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第二型發炎相關疾病。
孩童異膚治療家長3大矛盾,
你中幾個?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姚宗杰醫師憂心表示,家長對孩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常抱持矛盾心態,使得治療順幅度降低而情況加劇。
治療矛盾1:
想藥物有效,卻自行停藥。
家長常忽略了異膚是免疫疾病造成,常見皮膚症狀消失便自行停藥,導致症狀加劇反撲。以常見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外用皮質類固醇」為例,據研究,9成病患曾自行停藥,高達6成在停藥後經歷嚴重的症狀惡化。
治療矛盾2:
想快速止癢,卻擅自減量。
許多家長面對類固醇或抗生素,會因擔心副作用自行減量或停藥。然而類固醇若未按照醫囑自行減量,可能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的急劇惡化;若未在療程中完成,也可能導致抗藥性出現,反讓病情加重。
治療矛盾3:
想口服方便,卻厭煩回診。
口服藥雖服用方便,也可克服害怕打針等麻煩,但部分口服藥還是可能增加肝臟發炎、靜脈血栓、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發生率,需定期回診抽血監控數據,這項不便可能使得嫌回診麻煩,需留意治療順服度。
異膚治療多元助擺脫陰霾!
健保擴大給付,籲早善加運用。
多元治療方式:
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指出,異膚依據嚴重性程度,已有外用抗組織胺、口服皮質類固醇/抗生素、紫外線光照、外用局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等多元治療選項。目前也已有更精準的治療選項包含「口服小分子藥物」與「生物製劑」,都是目前臨床中能有效抑制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二型發炎反應的藥物。
解決家長在意問題:
家長在意的療效速度、藥效維持時間、治療方便性等問題皆得以改善,呼籲家長應提早介入治療。自2022年8月健保新增異位性皮膚炎藥物給付與擴大生物製劑補助起,已有許多患者受惠。精準治療用藥怎麼選,患者與家長可視自身的使用狀況與需求,向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決策。
健保擴大給付: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說明,今年2月1日起,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申請已從原先的12歲以上,放寬至6歲-12歲符合給付條件的慢性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皆可申請,助全台中重度「異童」擺脫疾病陰霾,啟動第二人生。
《延伸閱讀》
.「三伏貼」簡單改善過敏疾病!中醫副院:配合良好生活可改善8成!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