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買ETF一定賺嗎?一次看懂投資ETF的九大盲點

理財周刊
更新於 2022年01月11日11:35 • 發布於 2022年01月11日11:35 • 理財周刊

近年來主題式ETF掀起國內市場生態的轉變,包括高配息、ESG和各種科技主題ETF,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從2003年到2021年共有128檔ETF上市,光是去(2021)年就有12檔ETF問世,去年國內ETF市場規模增加超過3000億元,可見投資者對於ETF的喜愛。

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ETF,還有許多理財達人大力推薦,不免讓網友心動,存ETF真的可以賺錢嗎?ETF都沒有什麼缺點嗎?事實上,ETF也有著常被忽略的盲點,理財周刊特別幫網友整理以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ETF頻繁交易會增加成本:買賣ETF都會有交易成本的支出,會根據交易的頻率增加交易成本,假設費用率越高,投資人的總回報率就越低,在台灣ETF買賣手續費和交易稅費用還是很高,買賣之間太過頻繁相對成本也較高。

2. ETF也會面臨系統性風險:目前在股市掛牌ETF都是指數型基金,ETF是追蹤指數的績效,ETF投資組合的市場波動風險(系統風險),雖然個股分散後只是避免掉個別股票的風險,當整個大環境出現金融海嘯、惡性通膨,或產業出狀況時,代表成分股中大部分的標的同時都下跌,ETF也會遭遇劇烈的波動但系統風險仍無法迴避。

3. ETF也會面臨下市:ETF可能因投資範圍小或冷門,造成資產規模太小,當小於門檻就會下市;或是基金單位淨值(NAV)跌幅太大,ETF的淨值如果較發行價跌幅太大就有可能下市,台灣證期局規定,最近30個營業日之平均NAV 累積跌幅達90%,滿足此ETF下市規定,就必須下市。從公告下市到真正辦理下市,通常還會有1個月~1個半月的時間,在正式下市之前可以直接在市場當中賣掉,若不想賣掉,那麼等到下市程序完成,就會按照清算後的價值,按比率領回屬於投資者的剩餘金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4.ETF有折溢價問題:ETF實際交易時,=不是根據淨值交易,是根據市場當下的市價交易,這個市價和淨值之間會有一點誤差,稱為折價或溢價。換句話說,成交的市價有可能因為市場情緒,因而買貴或買便宜的狀況,通常溢價幅度只要在1%以內都算正常,1%~2%都勉強還可接受,2%以上就要考慮了。

5.ETF有內扣費用:ETF內扣費用包含管理費(經理費)、買賣周轉成本、雜支,這筆錢是基金公司收的,屬於投信端費用,按時、按比例計價;ETF的內扣費用,並不像其他的手續費是屬於一次性,而是持續不斷的收取,只要你持有ETF的任何時刻,都需要為此付出成本的費用,看似很小的成本,在長期的投資時間維度中,會如何影響資產累積。

6.很多ETF沒有漲跌幅限制:非國內成份ETF很多都沒有漲跌幅限制,比如富邦上証(006205),追蹤上証180指數是無漲跌幅限制;但ETF若是連結國內成分證券指數,就是跟台股漲跌幅限制10%一樣,若連結台股標的指數之槓桿/反向型ETF,則比照台股漲跌幅規定,槓桿2倍ETF漲跌幅將為10%X2,而反向型ETF則因為倍數僅有1倍,因此也是10%,不同交易市場,ETF漲跌幅不相同。(升降幅度可參考證交所網站中ETF商品資訊https://www.twse.com.tw/zh/ETF/productContent/ff80808178d4c9b90178d8830c8f0002)

7.ETF不能自由選擇個股配置組合:通常ETF大多採取被動式的管理策略,成立時就會選取一個標的指數做為追蹤目標,所以投資人若看好某個指數,只要購買相對應的ETF即可,以最熱門的0050為例,追蹤指數為臺灣50報酬指數,內含50檔的股票,由於ETF特性為追蹤一籃子股票或投資標的,除了投資績效良好之標的外,同樣也會將狀況較差之標的納入投資。

8.ETF籌碼不固定:ETF有申購買回機制,所以在外流通籌碼不固定。

9.匯兌差問題:若是投資人投資的ETF是國內的商品,則不會有匯率風險的問題,但隨著全球化的時代來臨,投資人很有可能投資海外的ETF,這時投資人就必須面臨匯率風險,所以投資前最好對匯率有所瞭解,以免最後賺了報酬卻賠了匯差。

關鍵字: ETF 指數 風險 費用 標的 漲跌幅 交易 內扣 限制 買賣 槓桿 淨值 台股 波動

想瞭解更多專業投資理財訊息請到https://pse.is/3rt45s

照片來源:pixabay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