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第二多的癌症,1名罹患降結腸癌合併阻塞及網膜轉移的癌末病患,經過減積手術、化療及標靶治療後,不僅成功控制病情,更達超過5年的存活紀錄,患者不但出國旅遊、天天游泳健身,重拾活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外科部主任盧瑞華憶起這名61歲男子,於2019年3月因腹脹痛、腹瀉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就診,經大腸鏡及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降結腸癌合併大量惡性腹水及癌細胞擴散至大網膜,判定為第四期的嚴重等級。在手術過程中,發現6公分大的腫瘤幾乎阻塞腸腔,並合併有5,500 CC的惡性腹水,以及淋巴轉移至腹膜及大網膜,情況相當危急,最後,手術順利完成次全大腸切除及包含20cm X 15cm的大網膜轉移切除,並清除大量惡性腹水。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盧瑞華主任說明,病人在術後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的雙管齊下,病情獲得良好的控制,於2021年8月回診進行正子掃瞄,並無發現明顯癌細胞,之後仍持續追蹤病情,至今亦無明顯癌細胞復發狀況,創下大腸癌末期5年以上的存活紀錄,並且目前每天晨泳一小時兩千米,享受健身的樂趣,也出國旅遊重拾生活的品質,此一病例也給大腸癌末病人很大的鼓舞,盧瑞華強調,只要病人不放棄,就永遠有機會。
大腸癌大多發生在50歲以後,且呈現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45-74歲民眾、40-44歲具家族史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也因為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盧主任提醒,民眾要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方便的篩檢工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延伸閱讀:
蔡岳宏 我在106年天公生後,正月十一日回市場擺攤賣豬肉,因為是早市凌晨三點就到,四點想要上廁所,卻只有一點點,到了八點前又跑三趟廁所,也是不多且有血絲,傍晚老婆下班,晚餐後才說早上的事,老婆只問我會覺得痛嗎?我回說不會,老婆要我回醫院安排檢查,檢查結果是有兩顆線瘤息肉,接近括約肌這一顆以是零期偏向一期將會癌化,算是原位癌,同年四月到高雄長庚切除,去年五月二十號也做糞便潛血檢查,一週後收到了檢查報告是:陰性
會分享自己的病史,也不過是讓更多人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疾病、癌症其實並不可怕,就怕患者的忽視拖延及輕信偏方而延誤病情,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02月06日22:36
妤喬 有錢很重要
02月07日05:0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