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高層出現人事異動,楊潤雄和林潤雄被「下台」,分別換上羅淑佩和陳美寶接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運輸及房屋局。換人的決定來得突然,《明報》專欄指楊潤雄和林潤雄被離任的通知十分倉促,即日生效,但政府換人一事已經聞聲多時,楊潤雄更被特首公開「落面」,於施政報告「留下負評」,是香港政府過去少有的名場面,人事變動分手結局早可預見。
盛事經濟淪為笑柄
回顧楊潤雄加入問責團隊後的生涯,令人印象最為深刻定當擔任文體旅局長期間,其職責範疇多次成為公眾焦點,盛事經濟多番淪為笑柄:大肆宣傳美斯來港獻技,最終美斯拒絕上場成為國際新聞,及後一連串政府聲明突顯當局對項目的掌控如同反被玩弄、其他盛事活動市集式夜繽紛、五千萬發光蛋、七百萬大形心形裝置等亦吸引力欠奉,如同浪費公帑,事實上經盛事基金所批出的項目最終無一例外以超支收場,包括全民派軟雪糕這種「能出甚麼事呢」的活動亦總有缺失,予人口舌之處。盛事經濟政策的出現本來就缺乏周詳考量,為做而做「以目標為本」,成為投機者大撈一筆的釣魚場理所當然,整個想法前盡是空想,換一個局長不見得就能解決盛事困局。而兩名局長均由政務官提拔,而非由原副局長接任,是否和高官問責及當初「吸引外來人才」的原意背道而馳,亦值得深思。
甘為政治打壓馬前卒 終被下台
然而以上楊潤雄的種種事蹟只屬茶餘笑言,其遺害更多體現在其擔任教育局局長期間。楊潤雄主理教育幾年間,教育界一片腥風血雨,將不同教育問題高度政治化,以政治和意識形態先行,大開教師政治審查之門,為《教師專業操守指引》鋪路,任內貶低粵語地位、修改歷史書以迎合官方立場、甚至率先提出香港「無三權分立」論。其實綜觀楊的官務生涯,凡涉及意識形態而引起的爭議中,楊一直是中共政府最得力的打手,年多前曾在另文提到,將通識殺科一事無論時局,在楊主政教育下勢在必行,但能以前朝推行未果的國民教育無縫交接,以及從楊換局後幾次香港國歌風波,楊的行政作風可見一斑;但當工作涉及實務的管理和統籌時,楊的弱點便表露無違。這亦一定程度反映香港和中國政府認為香港的政治之爭已經大致解決,但同時也預視另一場政爭。政府問責團隊換人並不少見,過去幾屆政府都有換人例案,但楊潤雄離職後的聲明未有感謝李家超和中央政府,被揣摩為對被「下台」以至更高決策者不滿;另一方面,《香港電台》亦有新聞稿細數楊潤雄任內的「罪狀」,整頓過後的官媒報導政府相關消息時一向「報喜不報憂」,文稿出現實屬罕見,再攤開楊離任前一年來的新聞,細數被「愛國者治港」議員口誅筆伐的頻率,反映楊潤雄的離任不歡而散。
作者》布寒野 前香港網媒編輯,飄洋來台後繼續心繫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