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肺癌轉移腦部恐記憶變差,誤為失智?肺癌的診斷、治療方式一次看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09月11日01:00 • 文/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謝政達
肺癌轉移腦部恐記憶變差,誤為失智?肺癌的診斷、治療方式一次看

李先生60歲,上班族,無抽菸習慣,平常有規則健身運動。最近二個月來,李生生常忘記事情、食慾不振、個性變得沈默,且體重減輕約10公斤,家人原以為是失智症的前兆,將他帶至醫院做失智評估。經影像檢查發現,右前額腦部有一個3.5公分大小的腦瘤,另外肺部也有1顆3公分大的腫瘤,在接受開顱腫瘤切除手術後,病理診斷為腦部肺癌轉移性腫瘤,目前規則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中。

依照衛福部今年6月17日公佈112年國人十大死因,民國112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死亡,相較民國111年(平均每10分7秒)快轉了14秒。依照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是前5大常見的癌症,然而肺癌死因已連續44年排名國人十大死因前2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肺癌的診斷方式

目前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hest tomography, LDCT)比普通胸部X光片,可以更早期偵測到直徑小於1公分的肺腫塊或肺結節,依據腫塊的形狀、大小及密度特徵,有助早期發現肺癌,且積極治療後,可以大大降低肺癌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國健署目前針對具肺癌家族病史及重度吸菸史病患,也提供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健康檢查服務。

肺癌轉移至腦部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肺癌轉移至腦部時,若腫瘤較小、侵犯無功能性的區域,病患可能臨床上會一點症狀都沒有,但若腫瘤較大、侵犯有重要神經功能區域,造成腦水腫或顱內壓上升時,病患可能會有頭痛、噁心感、食慾差、癲癇、局部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記憶變差、情緒改變、失語症、視力模糊、肢體乏力、走路不穩,甚至昏迷等現象。而腦部的核磁共振(MRI)(含顯影劑注射)檢查為目前評估腦部腫瘤最標準的診斷工具。

肺癌的治療方式

一旦確定腫瘤大小、侵犯區域、病患臨床手術及麻醉風險後,治療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症狀治療:因腦水腫及顱內壓上升的狀況,可利用類固醇或降腦壓藥物治療,減少病患不舒服的症狀。

手術治療:開顱切除腫瘤是最直接減輕腫瘤帶來腫塊效應的方法,但手術風險及病患是否會有後遺症,須依腫瘤的位置、大小及侵犯的神經功能區域而定。

化學治療:目前分子醫學進展迅速,可依不同腫瘤個別基因的突變結果,進行全身性化學藥物治療,或是更精準的標靶藥物治療,提高病患治療成效及存活率。

放射線治療:依腦部腫瘤大小、位置及病患臨床狀況,治療方式可分為全腦照射或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治療(例如:電腦刀、加馬刀或真光刀等),越精準的放射線治療,可減少正常腦部組織的傷害,提高對腫瘤的治療結果。

腫瘤免疫治療:免疫藥物這幾年的發展,改變了整個肺癌的治療模式,讓肺癌治療選擇進入新的里程碑。腫瘤免疫治療是利用這些藥物協助活化身體免疫系統,辨別並殺死腫瘤細胞,但目前在臨床使用上有其適用性的限制及相對的副作用,須經醫師於治療前詳細評估。

以上治療選擇,對腦部有肺癌轉移性腫瘤的狀況下,都有其一定治療的成效。目前有一套評估方式,可依病患發病的年紀、功能狀態評分表的得分數、有無轉移到其他器官、腦部轉移性腫瘤的數目,及腫瘤分子基因的表現,可預測未來病患在後續治療上的存活率。

在「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下,目前規則的健康檢查,都可以提早發現肺癌,比較少類似本案例李先生的情況發生。但一旦發現肺癌後,除了提早治療外,更重要是規則配合醫師門診定期追蹤,因為癌症仍是有可能轉移至腦部的機會。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