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全球瘋 STEM,諾貝爾得主:埋下自我毀滅的種子

科技新報
更新於 01月03日11:16 • 發布於 01月03日10:16

這十年學習新科技似乎成為年輕人通往成功之路的唯一途徑,全球瘋STEM 教育,然而科技能載舟亦能覆舟,新技術更迭速度也快,在 AI 興起後,STEM 技能欲乎也會被取代。諾貝爾獎得主勞動市場經濟學家警告年輕一代不要一窩蜂學習STEM,他說現在IT 工作者推動AI 技術,是散播「自我毀滅的種子」。

AI 威脅白領工作,許多人擔憂自動化技術不是降低薪水和福利,最壞情況是取代和消除工作。研究預期,AI 可能導致三億個全職工作面臨消失的風險,但全球GDP 繼續以7% 速度成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眼看著近幾年全新職業機器學習和AI 程式設計享受高薪待遇,許多年輕人希望能跟上潮流,紛紛湧向電腦科學等STEM 學科,父母也跟著焦慮,讓學齡前孩子接受程式教育背後的思考與邏輯訓練。

諾貝爾得主認為這過頭了。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Christopher Pissarides 雖然對AI 對就業市場的整體影響持樂觀態度,但對世界這麼多希望搭上先進技術的潮流學習STEM 的人表示擔憂。他表示,儘管目前STEM 技能需求快速增長,但需要更傳統面對面工作,如旅宿業和醫療保健領域仍主導就業市場。

需要「同理心」和創造性技能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原因是科技創造的就業機會不夠多,他說現在需要的技能,收集數據、整理數據、開發數據,並用它來開發下一階段的AI,或讓AI 更適用於工作的技術成熟後,現在這些技能都會變得過時。雖然現階段對這些工作的需求數量增加,但仍然沒有達到所有STEM 畢業生所需的數量。而且 AI 會取代現有的技術工作,他直言,「對這些新IT 技能的需求,本身就蘊藏著自我毀滅的種子」。

AI 主導的世界,最需要的是「同理心」和創造性技能。他認為,從長遠來看,管理、創造力和同理心技能,包括溝通、客戶服務和醫療保健,可能仍會保持很高的需求,因為它們不太容易被科技取代。

他也強調個人關懷、溝通和良好的社會關係在未來就業市場中的價值。這些技能是教學、護理和諮詢等職業的核心,AI 很難複製。AI 主導的世界,這些職業需求可能大增,且未來這些工作的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他呼籲現階段需要採取平衡的教育和職業規劃方法。雖然STEM 不容忽視,但也需要同樣重視和培養展現人性的軟技能,包括創造力、同理心和社交技能。面對日益自動化的世界,這些技能才能提供安全感。

未來當AI 主導就業市場後,一個繁榮且平衡的就業市場將以人為本的技能為科技技能的補充。這個新時代,連結、同理心和創造的能力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差異化因素。

(首圖來源:Flickr/U.S. Army RDECOM CC BY 2.0)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6
  • 高寶
    就類似很多醫生都跑去從業醫美診所工作一樣,所以造成醫院很多科系都沒有醫生可看診,尤以外科更為嚴重,台灣每年栽培錄取這麼多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後真正投入本科又有多少,要不要改變醫院賺很大而去壓榨醫師跟護理師的體制改革!
    01月04日10:27
  • Yan
    有同理心是好事,但有可能養不活自己 黑心在台灣,不管從政從商都可以大賺一筆
    01月04日01:47
  • 陳俊良
    繼續發展下去,給人類一份工作的成本,會大於免費養活他的成本…..小說都有寫😎
    01月03日16:28
  • RogerLin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是沒看過亞洲的填鴨式教育吧
    01月04日03:36
  • Tung🥳
    有代溝本就溝通不良⋯
    01月10日02:4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