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周圍親友帶著小小孩去沖繩、泰國…你雖然躍躍欲試,卻擔心孩子旅途歡起來,影響旁人、壞了興致嗎?親子出遊不只能累積共同生活經驗、分享旅行當下的驚喜與樂趣,孩子也能對這個世界有多一點認識。除了要提升3種能力,也要日常就做好7個小練習,就能安心出發、旅途不崩潰!
適當前庭刺激,長途旅程不暈車
前庭主宰平衡感,是導致暈車的主因。平衡感良好的寶寶,比較不會因坐車或搭飛機不舒服而哭鬧。
8個月左右,肌肉、平衡等各種感覺開始運作統合,除了多多爬行外,轉圈圈、翻滾、坐蹺蹺板和溜滑梯也能提供適當前庭刺激,不僅強化平衡感和空間位置判斷,對手眼協調、細動作發展也有關鍵影響力。
控制情緒和行為,引導觀察旁人的反應
寶寶執行注意力的系統開始發展,除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長,同時也開始發展偵測和修正行為的能力。請不要懷疑:雖然寶寶看起來似乎什麼都不懂,但他們已經能適度調節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如果小小孩出現令人困擾的行為,爸媽要幫助孩子觀察別人對自己舉止的感受,並將注意力專注在偵測和修正行為,他們才會有改善的動機和動作。
先有依附感,才能提升自我控制能力
寶寶的主動控制能力,在2~3歲之間會有戲劇性的進展。主動控制能力強的孩子,日後情緒控制能力和學習的專注力較佳。即使是先天氣質比較衝動、難約束的孩子,也能透過良好依附關係,有效幫助他們抑制負向行為。
除了給寶寶充分的愛,提高他們的配合度之外,也可以在教導時放入一些社會因素,例如「你會唱歌很棒,可是聲音太大會吵到那個想睡覺的阿姨,我們小聲一點好嗎?」順帶協助寶寶發展良心和利他行為。
出遠門不哭鬧的日常7練習
1 安全座椅坐習慣
打從寶寶一出生,就養成一上車就坐安全座椅的習慣。即使偶爾吵著要人抱,也應該先在安全路段把車停好再擁抱安撫,之後放回安全座椅再上路。知道坐車要乖乖坐著的寶寶,轉換別的交通工具時,比較不會到處亂跑。
2 事先和寶寶商量
寶寶能理解的,永遠比他表現出來得多。出發前,先幫寶寶做好心理準備,告訴他「等一下要坐很久的車,你要乖乖喔!累了就睡覺吧。」或「起飛和降落會有點不舒服,喝點水會好很多。爸媽會陪著你喔!」
3 先選短程,再攻長途
因為不確定寶寶對長途旅遊或陌生交通工具的忍受度,建議爸媽先規劃短程旅遊,再慢慢加長交通時間。建議自駕旅遊請沿途規劃休息處。飛機沒辦法隨時下機,所以首航景點要慎選。
4 轉移注意力的小方法
帶幾種對寶寶有吸引力的小玩具上路,可以幫助他們度過搭交通工作的時光。玩膩了,就引導他看窗外景物或聽音樂。爸媽累了,就讓寶寶自己拿著小點心吃,可以爭取一些休息時光,或直說「媽媽陪你玩好久,想休息一下,你自己玩好嗎?」
5 協助寶寶自我覺察
當寶寶太開心而影響他人休息時,除了帶寶寶觀察並說明「你看,這個叔叔累了,眼睛閉起來,我們太大聲會吵醒他喔。」也可以請寶寶稍微安靜傾聽,並說「你看,全部的人都很安靜,只有我們很吵喔!」然後請寶寶降低音量。
6 玩小聲遊戲
寶寶有時難以控制聲量,爸媽可以跟寶寶玩「小聲遊戲」。故意和寶寶靠很近,然後小聲講話,甚至用氣音,寶寶覺得有趣,也會跟著模仿。或說「我們來講小秘密,不要給把拔聽見喔!」當寶寶音量提高時,爸爸馬上跳出來說「我聽見你的小秘密了!」
7 延宕滿足
1歲後,已有延宕滿足能力,而且會隨著年紀增長延宕時間,爸媽可以跟寶寶商量「如果你不哭,爸爸就請空服員阿姨變出玩具給你。」或「乖喔,下車後帶你去買你最喜歡的優酪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