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先天性遺傳疾病黏多醣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新生兒出生時外觀完全看不出來,但隨著體內愈來愈多的黏多醣堆積無法正常分解時,會造成器官不可逆的損傷。馬偕兒童醫院研究團隊率全球之先,透過26萬名新生兒的大規模篩檢,成功找出9例黏多醣症4A型病例,進行早期酵素替代療法,完全掌握患者治療的黃金時間,該成果於2024年12月榮登國際權威醫學期刊「醫學遺傳學」(Genetics in Medicine)。
黏多醣症4A型 恐造成骨骼畸形、呼吸問題危及生命
計畫主持人馬偕紀念醫院國際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翔宇表示,黏多醣症4A型是一種罕見的溶小體儲積症,因患者體內缺乏特定分解黏多醣的酵素,造成黏多醣分子堆積,引起骨骼、軟骨及其他器官的逐漸損壞,臨床症狀包括短頸、胸骨突出、骨骼畸形、運動障礙和呼吸問題,且隨著年齡增加,症狀會愈來愈嚴重,最終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甚至造成死亡。
濾紙血片檢測再行確認診斷 每10萬名新生兒中3.4例
馬偕紀念醫院、台北病理中心(TIP)與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衛生保健基金會(CFOH)共同合作,自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間,大規模為臺灣26萬4843名新生兒進行黏多醣症4A型篩檢,透過採取新生兒的腳跟血,利用簡單的濾紙血片檢測,初步篩檢出95名異常個案,後續進一步轉診至馬偕兒童醫院進行確認診斷,最終9名新生兒確診為黏多醣症4A型,發生率為每10萬名新生兒中3.4例。
新生兒篩檢早期確診 「酵素替代療法」治療成效高
自2011年起,已有11位黏多醣症4A型病患接受酵素替代療法,改善運動耐力、行動與關節功能、強化肺功能及阻塞性睡眠窒息,減少尿液黏多醣體之排放量。
林翔宇表示,早期確定診斷和即時介入治療是成功治療黏多醣症的關鍵,新生兒篩檢能夠在患者病情惡化之前介入治療,以避免各器官系統不可逆的損傷。此計畫成果顯示,新生兒篩檢出之黏多醣症4A型的患者能夠於0.2歲確診,在0.3至1.7歲間即可接受酵素替代療法(ERT),大幅縮短了過去平均4.3歲才能確診進而治療的時效。
【延伸閱讀】
yoyoyo Huang 如果以後波波醫師多到佔據醫院大部分名額,台灣的醫院還有辦法在國際上有好名聲嗎?還有辦法做出這些研究嗎?
別忘了波蘭本地都不承認國際專班的資格,為什麼台灣會接受?
波蘭學醫是用全英文還是波蘭文?用中文教學都不見得聽懂了,更何況用不熟的語言
以後享譽國際的,會變成台灣的醫療糾紛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那份波波名單,甚至還有人的學歷是在學中,還有私立建國科技大學那種繳錢就錄取,繳錢不上課也能畢業的,出國洗個學歷就變醫師,不就變成老鼠屎,會害到真正在中華民國醫學院
11月21日00:0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