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臺南客委會攜手民間社團 提升客家能見度

客家電視
更新於 2024年12月25日09:19 • 發布於 2024年12月25日11:35 • 胡吰誌 林敬祐 臺南

聚集在臺南的「客底」民眾,這幾年來則是有愈來愈多後生世代,開始找尋、試著認同自身的客家身分,臺南市的客家社團以音樂、教育、活動著手,力拚從客底艱困區,透過民間力量增加客家能見度。

鑼鼓、嗩吶、二胡聲,每逢這時候,就會在臺南馬路邊響徹雲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記者 胡吰誌:「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是『伯公生』,臺南市客委會可以說每年都在這間大埔伯公廟,舉辦(客家)相關活動,比如說打八音、疊盤花等等,要讓更多臺南人知道,臺南其實也有客家文化。」

府城黃金地段、繁華所至,民間社團全力支持,客家文化在臺南曝光。

府城真樂軒客家八音團團長 溫紹炳:「在(臺南市區)那邊有伯公,這個名字還是保留下來,河洛人不是說『伯公廟』,我們客家人(講)『伯公』,誰會說『伯公』,就我們客家人,所以大家就說,那(大埔伯公廟)是客家人留下來的東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客家族群在河洛人為大宗的臺南,散居四處,民間社團組織力量和學校等教育單位合作,決心從下一代培養起,客家認同和理解多元族群的概念。

營隊學生:「可以來這邊玩,自己選擇可以玩客家的、不同的樂器。」

臺南市白河區竹門國小校長 簡辰全:「能夠讓我們的民間團體,能夠積極地參與,而不是只有我們政府機關去做主導,結合學校單位,因為學校單位它可以由小,因為比如像我們竹門國小,我們不只是國小單位,我們還是白河地區樂齡中心,所以從幼兒園一直到老人家,都是我們服務對象,而且它的影響很大。

地方鄰里也和成立3年,可以說是剛起步的臺南市客委會,持續取得共識,包含在臺南客家人口密度最高的永康區和客底聚落眾多的東山區,逐步開設客語課程做起。

臺南市永康區五王里里長 陳志宏:「我覺得是這樣,他們要認同這個我們自己是客家人,他們才會想要站出來,來參加這一些客家,客家協會的活動。」

臺南市東山區區長 呂煌男:「如果從社區或村里,能夠有開這個客語的這樣的一個課程,慢慢地讓這一些客底的這些客家人,能夠進來學客家話,我覺得是可行的。」

光是在臺南,就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客屬團體,包含臺南市客家文化協會、南瀛客家文化協會、客家發展協會、客家教育協會和世界客屬總會分會,如何凝聚社團間力量、資源利用最大化,聚焦發展重點,目前也都還在磨合階段。

臺南市客委會主委 陳新裕:「各個社團,全部他們的主題,可能比較沒那麼類似,就是每個人 可以做的事情就盡量去做,不要說每個人做每個人的,雖然說個人(單位)的性質都不一樣,還是有很多事情,大家還是要一起來做。」

臺南市客家文化協會理事長 李森仁:「現在講是這樣講,現在的這些年輕人,到底他們會想要做什麼事情,他們現在到底對語言方面有興趣嗎,大家只要有認同我們的宗旨,講母語運動 這樣就很好,講母語運動 放在哪裡 什麼族群,一樣都可以。」

從隱性到主流,臺南客家從最底層開始,透過村里、客屬團體,一點一滴、累積能量。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