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品味

展覽不再深奧難懂!《倚光寓影 吳孟璋個展》拉近人與藝術的距離

幸福空間
更新於 2022年06月07日03:00 • 發布於 2022年06月07日03:00

藝術展覽對許多人來說是深奧、有距離的,但台中陸府植深館正展出的《倚光寓影 吳孟璋個展》卻抹除了距離感。石雕藝術家吳孟璋邀請相識多年的沈伯丞老師操刀策展,於是他將整個空間視為「一件作品」,精心考量觀看角度、面光與陰影、光滑面與粗糙面、作品彩度,調整燈光布局,使在戶外、室內共七件大型石雕作品與雨水、植栽、窗景相互對話,自然而然形成具動態節奏與詩意的創作。當觀賞者入內,僅需抱持著自在心境,傾聽光、影、樹木、流水的呢喃,並嘗試體會作品帶來的感動,即深度體驗完本次展覽。

▲提倡尊重生態及環境的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舉辦當代石雕藝術家吳孟璋個展,由吳孟璋擅於保留石材自然意象的雕塑作品,融合自然侵入室內的陸府植深館,讓石雕和場域結合成為一件作品。(圖片提供/陸府生活美學基金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策展人沈伯丞以生機盎然的陸府植深館建築空間為載體,將「雕塑」視為空間的詩學,在光、影、樹蔭、流水間,構成本次展覽的「詩性空間」體驗。(圖片提供/陸府生活美學基金會)

時間、空間與石相的對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雕塑」是空間的詩學,是以「空間」為創作載體的詩。從「詩性空間」的概念上看「雕塑」,那麼便包含著對「空間」的認識與感性體悟,也因此如何思考空間,便決定了如何以空間造型的語彙去闡揚創作者內在的感性經驗與體悟。

20世紀之後,相對論讓「時間」成為了第四度空間,這個全新的空間維度,也同樣的刺激了前衛雕塑對於新維度的想像與表現,未來派的博丘尼(Boccioni)其作品《空間中連續性的唯一形體》乃至於南・嘉博(Naum Gabo)等構成主義雕塑家的動態雕塑,無不盡可能在形式中捕捉關於「時間」的命題。

相較於西方中對於「維度」與「形式」的執著,受枯山水啟發的日本「物派」則更多在於思考「型態」在「空間」裡的「關係」,從而「雕塑」的空間思考從「幾何學」轉向了「拓樸學」。

相較於未來派、構成主義對於「時間」在「形式」上的勉力捕捉及物派對「自然」與「人工」的空間關係營造,吳孟璋的作品更進一步的將「形式」、「自然」與「人工」融和一體。從「詩性空間」上看雕塑,那麼或許可以說西方前衛的作品乃是一首精心巧藝的詩意空間形式,而物派則是戮力營造的詩意形式空間,前者著重於單一形體的構成,而後者更著眼於整體空間的經營。

相較於前人,吳孟璋則是在空間與材料的詩意中尋找位置與形式。從而藝術家的「石雕」不在是追求技術可達至的極致之形式,而是尋找出「石材」與「人工」之間以及「石雕」與「環境」的詩性關係,而「時間」的維度則落在了日昇月落的生活往復中,那是由「光」和「影」的交互遞嬗關係所構成的體驗,於是吳孟璋的「詩性空間」的體驗便在於通過在作品與環境、光影間的身體移動中,隨著流洩出的感性時刻。

展覽共規劃三大展區,策展人透過作品展出的動線,引導觀者一同領會吳孟璋老師在石材的「自然型態」與「人為意識」之間的調和的創作過程,並領略石雕、光與環境的詩性關係與美感。展覽時間自2022年5月21日至2022年7月10日,期待大家親臨現場,度過悠然文雅的感性時刻。

▲策展人沈伯丞提到《倚光寓影》展覽,希望觀眾在光與影的變換之中,體會吳孟璋石雕作品的自然型態和肌理,細細發覺藝術家與自然間的對話。(圖片提供/陸府生活美學基金會)

▲倚光寓影》展覽首度大量展出吳孟璋1998年創作的珍貴手稿,具強烈節奏感的陳列及燈光的設計,將原是平面的手稿以立體的方式展出,宛如實地感受藝術家創作時的多向度視角。(圖片提供/陸府生活美學基金會)

▲本次展覽包括一件在吳孟璋自宅戶外陳設了十年的作品,展覽前原本要特意清洗乾淨,吳孟璋反思何不能包容自然的狀態,而決定以原貌展出。(圖片提供/陸府生活美學基金會)

▲吳孟璋提到創作之中的「未知」是最吸引他的狀態,創作的石材多半也是因緣際會碰到,透過身體的勞動過程與石材的關係,某種層面是一種自我的完成。(圖片提供/陸府生活美學基金會)

延伸閱讀:1:1重現建築巨擘的「光之教堂」!《挑戰—安藤忠雄展》6月於台北登場

延伸閱讀:結合墨、硯意象的藝術建築!桃園橫山書法藝術館

Data

展覽時間 | 2022年5月21日至2022年7月10日

展覽地點 | 陸府植深館 (臺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展(參觀採預約制,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需求單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計算機

查看原始文章